"云起太华山":云从华山后冉冉升起,
# 太华山:即华山。,起:冉冉升起。
"云山互明灭":云山相掩映忽晴忽阴。
# 明灭:谓时隐时现,忽明忽暗。,云山:一作“山色”。
"东峰始含景":日光刚照亮东面山峰,
# 景:日光。
"了了见松雪":阳光下松雪历历分明。
# 了了:清楚。
"羁人感幽栖":羁旅者向往清幽居处,
# 幽栖:清幽居处。,羁人:羁旅之人。
"窅映转奇绝":路迢远不断变换新景。
# 窅映:深远的反映。
"欣然忘所疲":由此景欣然忘记疲劳,
# 忘:忘记。
"永望吟不辍":久久眺望不停地吟咏。
# 辍:止。,永望:长时间地眺望。
"信宿百余里":两三天走了百余里路,
# 信宿:连宿两夜。
"出关玩新月":出关隘观赏明月初升。
# 出关:去潼关以东。
"何意昨来心":哪里想到从前的心意,
# 何意昨来心:“何意昨来心”两句,哪里料到昨日想出关而到今天情况就变了。 何意:哪里意想得到。 昨来心:昨日想到的出关之事 。
"遇物遂迁别":一遇此情便很快变更。
# 迁别:迁到别处,指咏华山事。
"人生屡如此":人生在世常常是这样,
"何以肆愉悦":怎么能够尽情地欢欣。
# 肆:不受拘束,放纵。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分段赏析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两句描绘太华山云气升腾,云山之间光影明灭变幻的远景。“起”字生动展现云气从太华山涌起的动态,“互明灭”细腻呈现云山之间因光线变化而产生的若隐若现之态,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是描写东峰的近景。“始含景”表明阳光刚刚照到东峰,“了了见松雪”则清晰地写出在阳光映照下,松树上的积雪清晰可见,突出了景色的清新与明丽。“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羁人”点明诗人漂泊的身份,诗人因眼前幽静的景色而心生感触,“窅映”描绘出景色幽深的样子,“转奇绝”进一步强调景色愈发显得奇特绝妙,传达出诗人对这景色的惊叹与喜爱。“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诗人因美景而心情愉悦,忘记了旅途疲惫,长久凝望并吟诗不止,充分表现出诗人陶醉于景色之中。“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信宿”说明诗人已停留两夜,行程过了百余里,出关后又玩赏起新月,体现出诗人行程的变化。“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没想到昨天的心境,因为遇到不同的事物就发生了改变,表达出诗人对心境随外物变化的感慨。“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诗人由自身心境变化推及人生,感慨人生常常如此,不知怎样才能尽情愉悦,流露出对人生境遇变化无常的无奈与思考。
上一篇:唐·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
下一篇:唐·杜光庭《纪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