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i
xíng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绿
fēng
dào
huáng
chén
wéi
驿
biān
yáng
guì
rén
fén
gāo
sān
chǐ
nǎi
wèn
zhōng
ér
jiē
yán
xìng
shǔ
shí
jūn
jiā
zhū
tiān
shě
yāo
qún
mén
píng
guì
rén
qiān
huí
zhuǎn
měi
fēng
wéi
huī
guì
rén
yǐn
jīn
xiè
shū
shùn
yīng
píng
shēng
xìng
dān
yán
zhēn
shǔ
chē
chén
yuǎn
xiàng
lái
kuī
gòng
ài
宿
zhuāng
yán
jūn
wáng
huà
méi
chù
yǒu
guāng
wèi
miè
jiàn
yán
pàn
rén
kōng
jiàn
líng
yóu
tóng
ài
zōng
shǒu
jiě
pán
jié
chuán
kàn
qiān
wàn
yǎn
jué
xiāng
xiē
zhǐ
huán
zhào
míng
shǒu
shì
lián
chéng
jiāng
xián
yáng
shì
yóu
jiǎ
jīng

译文

翠绿的原野沿着扶风的道路延伸,黄尘弥漫中现出马嵬驿的身影。路边那座坟墓属于杨姓贵人,坟头不过三四尺高,荒草凄清。我向乡里的年轻人打听往事,他们都说当年天子幸蜀途经此地。军中将士诛杀了外戚家族,天子不得不舍弃宠爱的妖姬。众官吏伏在门屏后战栗无声,杨贵妃牵拉着皇帝的衣襟哀泣。她低垂头颅,美目流转哀婉,连风日都因悲戚而失去光晖。贵人饮下金屑赴死,如木槿花般迅速凋零。她平生常服杏仁丹药,死后面色竟依旧温润如昔。皇帝的车队扬尘远去,里巷百姓纷纷前来窥望。众人爱怜她生前妆容娇艳,尤其是君王为她画眉的模样。如今鞋上的饰带已无处寻觅,残留的丝带却还闪着微光。再也见不到岩畔的美人身影,唯有一双凌波罗袜留存世上。驿卒贪爱美人的遗迹,私自解开她衣带的绳结。千万双眼睛争相传看此物,丝带磨断了,香气却未消歇。指环晶莹剔透,照见骨色,首饰华贵,价值可抵连城。即便将它们带入咸阳街市,仍能让胡商见了惊叹不停。

逐句剖析

"绿野扶风道":翠绿的原野沿着扶风的道路延伸,

# 扶风:即汉代右扶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黄尘马嵬驿":黄尘弥漫中现出马嵬驿的身影。

"路边杨贵人":路边那座坟墓属于杨姓贵人,

# 杨贵人:即杨贵妃,天宝初,册封为贵妃。

"坟高三四尺":坟头不过三四尺高,荒草凄清。

"乃问里中儿":我向乡里的年轻人打听往事,

"皆言幸蜀时":他们都说当年天子幸蜀途经此地。

# 皆:一作辈。

"军家诛戚族":军中将士诛杀了外戚家族,

# 戚族:指杨国忠及其家族。据《资治通鉴》卷二一八:玄宗“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秦国夫人”。一作佞倖。,军家:指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将士。

"天子舍妖姬":天子不得不舍弃宠爱的妖姬。

"群吏伏门屏":众官吏伏在门屏后战栗无声,

"贵人牵帝衣":杨贵妃牵拉着皇帝的衣襟哀泣。

"低回转美目":她低垂头颅,美目流转哀婉,

"风日为无晖":连风日都因悲戚而失去光晖。

"贵人饮金屑":贵人饮下金屑赴死,

# 贵人饮金屑:此或据里中儿传说,写杨贵妃乃吞金屑而死。

"倏忽舜英暮":如木槿花般迅速凋零。

# 舜英暮:木槿花凋落,此喻杨贵妃之死。舜英:即木槿花。英:一作姿。舜:一作蕣。

"平生服杏丹":她平生常服杏仁丹药,

# 杏丹:药名,《云笈七签》卷七四《夏姬杏丹方》:“日三服。令人颜色好。” 杏:一作古。

"颜色真如故":死后面色竟依旧温润如昔。

"属车尘已远":皇帝的车队扬尘远去,

# 属车:此指唐玄宗侍从的车子。

"里巷来窥觑":里巷百姓纷纷前来窥望。

"共爱宿妆妍":众人爱怜她生前妆容娇艳,

"君王画眉处":尤其是君王为她画眉的模样。

"履綦无复有":如今鞋上的饰带已无处寻觅,

# 履綦:鞋下的饰物。

"履组光未灭":残留的丝带却还闪着微光。

# 履组:鞋面上的丝带饰物。

"不见岩畔人":再也见不到岩畔的美人身影,

"空见凌波袜":唯有一双凌波罗袜留存世上。

# 凌波袜:即凌波袜。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邮童爱踪迹":驿卒贪爱美人的遗迹,

# 邮童:指驿站传送邮件的人。

"私手解鞶结":私自解开她衣带的绳结。

# 鞶结:盘绕的结子。

"传看千万眼":千万双眼睛争相传看此物,

"缕绝香不歇":丝带磨断了,香气却未消歇。

"指环照骨明":指环晶莹剔透,照见骨色,

# 指环照骨明:《西京杂记》卷一:“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此即用此典故。

"首饰敌连城":首饰华贵,价值可抵连城。

"将入咸阳市":即便将它们带入咸阳街市,

# 咸阳市:本为秦都,此指唐都长安。

"犹得贾胡惊":仍能让胡商见了惊叹不停。

# 贾胡:指西域胡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嵬行》是唐代刘禹锡约作于贞元九年至十年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诗人自创的新题乐府,咏叹杨贵妃在马嵬驿因兵变被缢杀之事,以及其死后的传说。唐代诗人多有以此事为题材者,而刘禹锡对此事的咏叹角度,后世亦多有不同评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诗人自创的新题乐府,抒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因兵变缢杀之事,及身后传说。唐代诗人多有吟咏此事者,而刘禹锡对事件的叙写视角,后世评说各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歌以马嵬兵变为历史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场景铺陈与意象交织,描绘了杨贵妃从受宠至殒命的悲剧全貌:从荒凉驿道与简陋墓冢的今昔对照,到乡民口述中“幸蜀”往事的历史还原;从“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的政治清算与帝王薄情揭露,到“贵人饮金屑”“舜英暮”的死亡瞬间与生命短暂隐喻;从“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的物质遗存与生命消逝悖论,到“凌波袜”“传看千万眼”的神话追忆与历史痕迹永恒性书写。全诗以视觉(绿野黄尘、风日为无晖)、触觉(金屑)、嗅觉(缕绝香不歇)等多重感官体验,融合叙事视角与抒情张力,既展现了权力斗争下个体命运的脆弱与无常,也暗含对帝王恩宠虚幻、历史集体记忆留存与传承的深刻思考,最终营造出繁华与衰亡交织、短暂与永恒碰撞的苍凉诗境。

2. 分段赏析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以“绿野”与“黄尘”的视觉对比勾勒出荒凉驿道场景,暗含昔日繁华与当下衰颓的时空错位。“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直指杨贵妃埋骨之地,数字“三四尺”凸显墓冢简陋,与帝王身份形成反差。“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转入叙事视角,通过乡民口述引出历史事件,强化真实感。“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用对仗句式揭露政治清算与帝王薄情,直指马嵬兵变的残酷本质。“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以动作细节刻画权力阶层的躲避与贵妃的无力挣扎,暗含戏剧张力。“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借自然光线的消逝隐喻生命陨落,视觉化呈现悲剧氛围。“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用“金屑”点明死因,以“舜英”(木槿花)比喻生命短暂,呼应前文容颜之美。“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强调生前保养与死后容颜的矛盾,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慨叹。“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通过空间转换表现事件余波,众人窥视行为暗藏集体记忆的留存。“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聚焦妆容细节,以“画眉”典故暗示帝王恩宠的虚幻性。“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通过鞋履意象的存灭对比,强化物质遗存与生命消逝的悖论。“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借用曹植《洛神赋》“凌波袜”意象,将现实场景升华为神话式追忆。“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以底层人物动作展现集体窥秘心理,暗含历史碎片的民间传承。“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通过嗅觉通感延续记忆,以“香不歇”隐喻历史痕迹的永恒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雨晴至江渡》

下一篇:唐·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