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良材食柏珍":沉香这种优质木材以柏树精华孕育而成十分珍贵,
# 食柏珍:指麝。鏖性食柏。,沉水良材:沉香木脂膏凝结为块,人水能沉,因此叫沉香。
"博山烟暖玉楼春":博山炉中香烟袅袅温暖着华丽楼阁,一片春意 。
# 烟:一作炉。
"怜君亦是无端物":这香点燃后是没有形态的东西,
# 无端:无心。
"贪作馨香忘却身":在闻这种馨香气味时别忘了自身。
# 忘却身:忘了自己。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沈香焚烧散发香气的过程,借物喻人,讽刺了那些为追求功名富贵而不顾自身安危、丧失自我的人,揭示了追逐虚荣名利的危害.
2. 分段赏析
“沈水良材食柏珍”一句,诗人选取沉水香这一名贵原料切入,特意点明其为“良材”,且是柏树汲取珍奇养分凝结而成的树脂所制,通过“良材”与“珍”的双重强调,不仅凸显香料原料的稀有珍贵,更暗合唐代以沉香为尊的奢靡风尚,为后文写香的命运做足铺垫。“博山烟暖玉楼春”则转写熏香场景,博山炉以海上仙山为造型,青铜或陶瓷的山峦间,香烟如云雾般缓缓升腾,将“玉楼”笼罩在温暖氤氲的氛围中,“烟暖”二字既写烟雾的温热质感,又以“玉楼春”暗示所处环境的华美如春,寥寥七字便勾勒出唐代贵族熏香时的雅致与奢华,展现出彼时盛行的香道文化背景。“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是全诗的情感与哲理核心。诗人以“怜”字领起,仿佛与香对话,将其视作有生命的存在,感叹它本是自然生成的“无端物”,却因贪恋释放馨香而甘愿燃尽自身。“贪作馨香”表面是写香的特性,实则运用拟人化手法,借香喻人——世间许多人如同这香料一般,沉迷于追求外在的虚名浮利(如香之馨香),最终在世俗的燃烧中忘却本真、耗尽生命。罗隐凭借深厚的佛学修养,将禅理融入咏物之中,看似直白的语言里暗藏机锋,既批判了世人对虚妄价值的执着,也传达出“放下执念、保全自身”的超脱思想,在对香道的描写中完成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叩问,体现出其诗作“以小见大、禅味深蕴”的独特风格。
上一篇:唐·罗邺《题水帘洞》
下一篇:唐·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