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与田苏即旧游":你与田苏本就是故交好友,
"我于交分亦绸缪":我与你的情分也深厚绵长。
"二年隔绝黄泉下":如今你我阴阳两隔已两年,
# 黄:一作重。
"尽日悲凉曲水头":我整日徘徊在曲江水畔独自悲凉。
"鸥鸟似能齐物理":鸥鸟仿佛懂得生死自然的道理,
# 似:一作自。
"杏花疑欲伴人愁":杏花也像要陪伴我分担这份哀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你的妻儿在寒食节定然凄凉无依,
"遥望江陵一泪流":我遥望江陵方向,不禁泪流满面。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点明了诗人与亡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提到亡友与田苏是旧日的游伴,而自己与亡友的交情也非常深厚。“绸缪”一词形容情谊缠绵,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珍视。颔联:“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哀思。诗人提到,两年来,亡友已隔绝于黄泉之下,而自己则在曲水边终日沉浸在悲凉之中。“黄泉下”暗示了亡友的离世,而“曲水头”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凭吊的场景。颈联:“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诗人看到鸥鸟似乎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而杏花则仿佛也带着愁绪,陪伴着诗人。“齐物理”意为顺应自然,而“伴人愁”则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感。尾联:“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以诗人对亡友家庭的牵挂结束全诗。诗人想象亡友的寡妻和幼子在寒食节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牵挂。最后,诗人遥望江陵,不禁流下眼泪。“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诗人通过这一节日,进一步强调了对亡友及其家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