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shuāi
lǎo
yīng
nán
gèng
jìn
yào
jīng
juàn
zhāo
zòng
xiǎn
xiào
cáng
zhuō
ruò
yǒu
suǒ
chéng
gān
shǒu
zhū
hàn
xún
yóu
qín
huáng
tūn
bìng
màn
zhǐ
jiàn
dīng
jiā
jiù
liáo
dōng
tàn
绿

译文

人到衰老之年,难以再积极进取,只能在药畦边、经卷中度过从早到晚的时光。即使没有显著的功绩也甘心隐藏自己的拙笨,要是真有了些成就,我也甘愿像守株待兔般守着。汉武帝的巡游不过是徒劳无功,秦始皇的吞并天下也只是白费力气。为什么只看到丁令威化为仙鹤归来,却只能对着辽东的荒草发出叹息呢。

逐句剖析

"衰老应难更进趋":人到衰老之年,难以再积极进取,

"药畦经卷自朝晡":只能在药畦边、经卷中度过从早到晚的时光。

"纵无显效亦藏拙":即使没有显著的功绩也甘心隐藏自己的拙笨,

# 效:一作职。

"若有所成甘守株":要是真有了些成就,我也甘愿像守株待兔般守着。

"汉武巡游虚轧轧":汉武帝的巡游不过是徒劳无功,

"秦皇吞并谩驱驱":秦始皇的吞并天下也只是白费力气。

"如何只见丁家鹤":为什么只看到丁令威化为仙鹤归来,

"依旧辽东叹绿芜":却只能对着辽东的荒草发出叹息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贻》是唐末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之作。诗的前两联主要围绕自身的衰老与处世态度展开,诗人感慨衰老难以进取,甘心藏拙守成。后两联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以汉武帝、秦始皇的宏大功业却最终徒劳为例,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借丁令威的典故,抒发了对自身命运和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叹息。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开篇诗人直接点明自己衰老的现实,感慨难以再积极进取,只能在药畦边、经卷中度过从早到晚的时光。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平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诗人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即使没有显著的功绩也甘心隐藏自己的拙笨,如果有所成就也甘愿像守株待兔那样守着已有的成果。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自嘲,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名利的淡泊。“汉武巡游虚轧轧,秦皇吞并谩驱驱”:诗人转向对历史的反思,以汉武帝巡游、秦始皇吞并天下的史实为例,指出这些宏大的功业最终都是徒劳无功的。“虚轧轧”“谩驱驱”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历史事件的荒谬和徒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统治者盲目追求功业的批判。“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最后,诗人借丁令威化为仙鹤归来的典故,抒发了对自身命运和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叹息。丁令威的典故象征着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而“依旧辽东叹绿芜”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两句诗将历史反思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岁除夜》

下一篇:唐·罗隐《岐王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