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dōng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yīng
táo
huā
cēn
xiāng
hóng
fēi
fēi
hán
xiào
jìng
pān
zhé
měi
rén
shī
湿
luó
cǎi
cǎi
qīng
dōng
míng
móu
yàn
guī
qīng
jīn
biàn
shàng
láng
shàng
xià
kàn
nán
yáng
gōng
shǒu
biān
xīn
yuè

译文

樱桃花高低不齐地绽放,带着香气的春雨让红色花瓣纷纷扬扬。美人含笑争相攀折花枝,娇艳的罗衣被雨水打湿。在清东曲畔采摘樱桃,明亮的眼眸比美玉还要艳丽。青色头巾、驾着小船的少年郎,上下打量着美人看个不停。南阳公的这首诗,被收录进新的乐录中。

逐句剖析

"樱桃花参差":樱桃花高低不齐地绽放,

"香雨红霏霏":带着香气的春雨让红色花瓣纷纷扬扬。

"含笑竞攀折":美人含笑争相攀折花枝,

# 含笑:一作笑笑。

"美人湿罗衣":娇艳的罗衣被雨水打湿。

"采采清东曲":在清东曲畔采摘樱桃,

"明眸艳圭玉":明亮的眼眸比美玉还要艳丽。

# 圭:一作珪。

"青巾艑上郎":青色头巾、驾着小船的少年郎,

"上下看不足":上下打量着美人看个不停。

"南阳公首词":南阳公的这首诗,

# 公:一作宫。

"编入新乐录":被收录进新的乐录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东曲》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樱桃花盛开时的美景以及美人的形象。诗句“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写出了樱桃花繁盛开放的样子,“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则写了人们采摘花枝时美人的情态。这首诗后来被收入《新乐录》。诗中表现的鲜亮色彩和生机,和孟郊大多数诗歌的忧郁风格有不同之处。孟郊在徐州停留时,和刺史张建封的往来以及在宴会上的赋诗活动,可能对他创作这首诗歌产生了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朝贞元年间,孟郊来到徐州,认识了刺史张建封。张建封在戏马台举办宴会时,孟郊即兴赋诗,创作了《上张徐州》和一首关于樱桃的诗。这些诗作可能与《清东曲》的写作环境有联系。孟郊晚年生活贫困,但仍旧继续着诗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游诗​​。此诗描写了​​清东曲畔少女游春采撷樱花的艳丽景象与少年郎的倾慕之态​​,表达了​​对美好春光与青春情态的沉醉与赞叹​​。

2. 写作手法

对比:“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两句中,“明眸”指美人明亮的眼睛,“珪玉”是珍贵的玉石,以“珪玉”作比,并非简单对比,而是用玉石的温润光泽衬托美人眼眸的灵动光彩。玉石虽美,却静止无生气,而美人的眼睛流转间含着情意与活力,这种以物衬人的手法,让美人的光彩更显鲜活动人。

3. 分段赏析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描绘樱桃花盛开的景象。“参差”写出花枝高低错落、繁茂繁盛的样子,“霏霏”则形容带着香气的花瓣像细雨般纷纷扬扬飘落,既展现了樱花盛开时的绚烂,又营造出朦胧唯美的意境,“香雨”一词还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让画面更具感染力。“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刻画美人与花互动的场景。“含笑”写出美人的娇羞愉悦,“竞攀折”表现出她们争相采摘花枝的热闹,“湿罗衣”则点出春日可能有微雨,或是花瓣沾湿了衣裳,既呼应了前文的“香雨”,又让美人在花雨中的形象更显灵动,花与人相互映衬,充满生机。“采采清东曲,明眸艳圭玉”,聚焦美人的神态与容貌。“采采”描绘美人采摘樱桃时的忙碌身影,“清东曲”点明地点,增添了诗意;“明眸艳圭玉”用美玉来比喻美人明亮的眼睛,突出其光彩照人,通过对比手法,让美人的灵动与美丽更加鲜明。“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从旁观者角度烘托美人之美。“青巾艑上郎”指驾着小船的少年郎,“上下看不足”生动写出他被美人吸引,目不转睛、看不够的情态,以旁人的反应侧面衬托出美人的魅力,让画面更富生活气息和动态感。“南阳公首词,编入新乐录”,最后两句交代诗歌的收录情况。点明这首诗被南阳公收录到新的乐录中,从侧面体现出诗歌的价值与感染力,也让读者了解到这首诗在当时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踏潮歌》

下一篇:唐·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