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桥边拂面香":因为桥边的杨柳散发着轻轻拂面的香气,
"何曾自敢占流光":它什么时候敢独自占有这美好的春光呢?
"后庭玉树承恩泽":那些如同后庭玉树般的事物承受着恩宠和恩泽,
"不信年华有断肠":它们不相信会有年华逝去的悲伤和痛苦。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杨柳这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杨柳的美好姿态和谦逊态度象征着诗人自身的品质,而杨柳的遭遇则暗喻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不得志。对比:将杨柳的谦逊与“后庭玉树”的得宠形成鲜明对比。杨柳“何曾自敢占流光”,而“后庭玉树承恩泽”,通过对比,突出了“后庭玉树”的得意和杨柳的悲哀,进而讽刺了那些凭借恩宠而得势的人,也抒发了诗人对不公平现象的不满。象征:“后庭玉树”象征着那些在晚唐时期凭借恩宠而获得荣华富贵的人或势力,他们享受着恩泽,却不懂得时光的无情和命运的无常。而杨柳则象征着像诗人一样的人,虽有才华却无法施展,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
2. 分段赏析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一二句描绘了桥边杨柳的美好形象,杨柳散发着香气,轻轻拂面。“何曾自敢占流光”一句则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和态度,说它不敢独自占有美好的春光,体现了杨柳的谦逊和低调,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有才华却不张扬,甘愿默默等待机会的心境。“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三四句笔锋一转,将“后庭玉树”与杨柳进行对比。“后庭玉树”得到了恩泽,享受着荣华富贵,它们不相信会有年华逝去的悲伤和痛苦。这里的“后庭玉树”暗指那些在当时凭借恩宠而得势的人或事物,诗人通过对它们的描写,讽刺了这些人的得意忘形和对命运的无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命运无常的深刻感受和无奈。
上一篇:唐·孟郊《吊卢殷》
下一篇:唐·权德舆《江城夜泊寄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