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辞魏阙":年轻时离开京城,
# 魏阙:宫门上的观楼,用作朝廷的代称。
"白首向沙场":头发白了还在沙场上戍边。
"瘦马恋秋草":瘦弱的马眷恋秋天的草,
"征人思故乡":出征的人思念自己的故乡。
"暮笳吹塞月":傍晚笳声在塞月的映照下响起,
"晓甲带胡霜":清晨战甲上带着胡地的寒霜。
"自到云中郡":自从来到云中郡,
# 云中郡:在今山西大同与朔州一带。
"于今百战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次战斗。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述了边将年少时离开京城奔赴边疆,如今头发已白仍坚守沙场。以瘦马眷恋秋草,类比征人思念故乡。诗中还刻画了傍晚笳声在塞月中回荡,清晨战甲带着胡地寒霜的景象,自来到云中郡,至今已历经百余战。表达了边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长期戍边艰苦生活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通过描写傍晚笳声在塞月的映照下响起,清晨战甲沾染胡地寒霜的边塞之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边将戍边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3. 分段赏析
《代边将有怀》首联:“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点明边将的人生轨迹,少年时离开京城,到如今白发苍苍还在沙场戍边,突出其戍边时间之久,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颔联:“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借瘦马对秋草的不舍,巧妙地类比征人对故乡的思念,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边将内心深处浓浓的思乡之情。颈联:“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描绘边塞的典型画面,傍晚笳声在塞月的背景下响起,清晨战士的战甲带着胡地的寒霜,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与孤寂。尾联:“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交代边将来到云中郡后经历了众多战事,进一步体现其戍边的艰辛,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唐·王昌龄《送吴十九往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