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lǐng
wài
liú
xiāo
yuǎn
gōng
yuàn
·
·
liáng
cháo
xiāo
nèi
shǐ
chuàng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zhú
fáng
yáo
shàng
fāng
yōu
tái
jìng
cāng
cāng
fǎng
访
yóu
nèi
shǐ
jiù
shān
kōng
nán
cháo
xiàng
rén
qiū
tiān
xiāng
yuè
tóng
sēng
shì
luò
yuán
páng
zhōu
qiān
míng
zhǔ
bái
yún
shì
xiāng
liú

译文

远处的竹房紧闭,那上方一片清幽,布满青苔的小路苍茫,我寻访旧日游览之地。内史萧子云曾经居住的山峦,在日暮下一片空寂,南朝时的古木对着人呈现出秋意。寺中桂花飘香、月色如水,我和僧人同在一室,日后我乘的客舟旁,只有落叶飘飞、猿猴哀啼。此番流离迁徙是君主的旨意,那白云为何还想要把我留下呢。

逐句剖析

"竹房遥闭上方幽":远处的竹房紧闭,那上方一片清幽,

"苔径苍苍访昔游":布满青苔的小路苍茫,我寻访旧日游览之地。

"内史旧山空日暮":内史萧子云曾经居住的山峦,在日暮下一片空寂,

"南朝古木向人秋":南朝时的古木对着人呈现出秋意。

"天香月色同僧室":寺中桂花飘香、月色如水,我和僧人同在一室,

# 同:一作空。,月:一作夜。

"叶落猿啼傍客舟":日后我乘的客舟旁,只有落叶飘飞、猿猴哀啼。

# 傍:一作访,又作送。,叶:一作月。

"此去播迁明主意":此番流离迁徙是君主的旨意,

"白云何事欲相留":那白云为何还想要把我留下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是唐代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先描绘了寺院竹房紧闭、苔径苍苍的清幽与寂寥,接着写内史旧居在日暮下的空寂以及古木呈现的萧瑟秋意,借景抒发人事变迁、历史无常之感。随后,诗人回忆在寺中与僧共赏天香月色的短暂愉悦,又因即将踏上远谪岭外的征途,想到未来孤舟旁的叶落猿啼,心中伤感倍增。尾联看似顺从皇命,实则委婉讽刺,以白云欲留却不得,表达内心无奈与愤懑。全诗借景抒情,展现其蒙冤远谪的悲愤心境和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萧寺远公院的清幽萧瑟之景,以及与僧人交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蒙冤遭贬的悲苦无奈、对命运的愤懑,以及对留居此地而不得的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颈联“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将在僧室中与僧人相聚时的宁静美好,与想象中自己即将踏上的“叶落猿啼傍客舟”的孤苦旅途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化用:尾联“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白云”化用了陶弘景诗意,陶弘景拒绝梁武帝诏他出山获恩准,而诗人却欲留不得,以古事比今事,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被贬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寓情于景:颔联“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之中,“空日暮”“向人秋”,不仅写出了景色的凄凉,更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悲凉,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首联“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昔游”,诗人开篇概写游寺的总体印象。远处,竹房紧闭,坐落于幽静的高处,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通往禅房的小径上长满了苍苍的青苔,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更添清幽之感。诗人前来寻访旧游之地,昔日的景象与如今的氛围相互交织,今昔不同的感慨油然而生。颔联“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这两句侧重描绘寺内的重点文物。寺院创建人萧内史的故居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空旷冷落,“空日暮”三字,不仅写出了故居在落日余晖中的孤寂,更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沧桑感。当年种植的古木,如今也呈现出萧瑟的秋意,仿佛在向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向人秋”三字,将古木拟人化,融情于景,生动地反映出诗人此时悲苦落寞的心境。颈联“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转写主客酬对的场面和诗人感情起伏的心态。在桂花飘香、月明如素的禅房里,诗人与寺僧相聚,一同谈论人生世相、浮云富贵等话题,暂时宽解了原本沉重的心情。然而,这种短暂的宁静和愉悦很快被现实打破,诗人意识到自己是获罪遭谴之人,即将被迫走上远谪岭外的艰苦征途。于是,他不免将当晚的“天香月色”禅房宴聚与明夜“叶落猿啼”的孤舟旅况进行对比,一静一动、一乐一悲,更觉伤感,内心的怨愤之情也难以抑制。尾联“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播迁”表明诗人即将流放远谪。明明是蒙冤遭贬,却说是明主的恩遇,其中的不满与讽刺不言而喻。“白云”借用了梁人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诗意,陶弘景拒绝梁武帝诏他出山,最终获恩准,而诗人此时眷恋白云,却欲留不得。“何事欲相留”,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悲愤,将内心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用温婉含蓄的语言道出,更具悱恻动人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仲容《赠所思》

下一篇:唐·祖咏《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