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牙吹角不闻喧":竖起帅旗、吹响号角时,军营中却听不见喧嚣之声,
# 不闻:一作“戟门”。,吹角:吹号角。,建牙:军前的大旗叫牙旗。此指被任命为节度使。
"三十登坛众所尊":三十岁便登上将坛,令众人深深尊崇。
# 登坛:指被任命为大将军或统帅。楚汉相争时,萧何劝刘邦筑将坛,拜韩信为统帅,后称被任命为将帅的人为登坛,实际上并不举行登坛拜将仪式。
"家散万金酬士死":散尽万贯家财,酬谢为国家捐躯的将士,
# 士死:一作“死事”。
"身留一剑答君恩":只留存一柄佩剑,用忠勇保卫江山来报答君王的恩遇。
# 留:一作“持”。
"渔阳老将多回席":渔阳的资深老将,多因他的威望而恭敬让席,
# 渔阳老将: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从渔阳起兵造反,后平定 安史之乱中,安史部将多归降,在各藩镇任将校。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后二十年,故都成了老将。这里 借代一切有资历的将军。
"鲁国诸生半在门":天下的儒士才俊,近一半都聚集在他的门下。
# 鲁国诸生:借代文官。儒家圣地在鲁国,儒者是孔孟之学的弟子,故称儒者为鲁国诸生。
"白马翩翩春草细":白马轻快地奔驰在细嫩的春草间,
# 细:一作“绿”。
"郊原西去猎平原":他率军向西前往郊野平原,以打猎的方式演练军事。
# 郊原:一作“少陵”,一作“邵陵”。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干谒诗。描写了李忠臣军令严明、重义报国、威望卓著及勤于练兵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其作为儒将保国安民的歌颂与理想化期许。
2. 分段赏析
首联“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此联歌颂李忠臣治军有方。出句因平仄关系倒装,正常语序为“吹角不闻建牙喧”,描绘出节度使李忠臣军营中,即便有吹角建牙等军事活动,也听不到喧闹之声,凸显其军令严明。对句“三十登坛众所尊”,点明李忠臣三十岁就成为一方统帅,因才干出众而备受部属敬仰,解释了军令严明的人心因素。颔联“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该联展现李忠臣的义气和忠诚。出句写他为抚恤为国捐躯的部下,不惜散尽家财,体现其重情重义。对句“身留一剑答君恩”,表示他只留下武器和忠勇,以保卫和平来报答皇帝的重用,塑造出理想的将军形象。颈联“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这一联描写李忠臣的威望。“渔阳老将多回席”,说明那些资深的老将们对他敬畏有加;“鲁国诸生半在门”则夸张地说天下几乎一半的进士都在他手下,体现出诗人用内心的理想期待一方统帅应有的影响力。尾联“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此联写李忠臣注重军事训练,在春秋季节率队打猎,“白马翩翩春草细”描绘出打猎时的场景,马匹轻快,春草细嫩,“郊原西去猎平原”则明确指出是在西部平原进行打猎活动,以此演练军队作战能力。
3. 作品点评
该诗作表面对李忠臣极尽褒扬之能事,实则寄托了诗人理想化的政治期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褒颂上级的主题往往呈现虚实交织的艺术特征:一半扎根现实,如实描摹人物功绩;另一半则倾注祝愿,寄寓对其成为理想型英雄的殷切期盼,形成“寓规于颂”的含蓄表达范式。此诗正是这一创作手法的体现。诗人钱起(文房)以细腻笔触将李忠臣塑造得近乎完人,使得不明其生平的读者,极易将其错认作千载难逢的儒将。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残酷而讽刺:这位被诗人盛赞的李忠臣,最终竟堕落为祸乱朝纲的叛臣。这一现实与诗歌的巨大反差,使得这首曾被推崇为“中唐七律第一”的名篇,因人物形象的矛盾性而难以广泛流传。诗作中理想化的颂词与现实中背德的行径形成强烈张力,不仅解构了诗歌原有的褒颂意图,更成为历史沧桑与人性复杂的生动注脚。
# 如此等,觉余韵渺绝。诗之佳处,在一叹三咏之间。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王元美称其壮语,然气尽句中,未为佳调。
清毛先舒《诗辩坻》
# 结句收束上文者,正法也;宕开者,别法也刘长卿之“白马翩翩春草绿,邵陵西去猎平原”,宕开者也。
清吴乔《围炉诗话》
# 投献中之绝佳律,如此诗岂不选?将帅阃外之尊、英侠之气,尽此一律,佳佳。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郭云:文房诗闲雅,时带细弱,独此有力。一结浑然。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雄而雅,浑而清。
清金圣叹《批选唐诗》
# 钟云:二语有本领,不是一味豪壮(“家散万金”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敬曰:豪健闲雅,中唐第一首,王、李、少陵何能多让!次联雄壮,刘会盂所谓“国尔忘家”也。写出真豪侠、真忠勇。陈继儒曰:韵度珊珊,自成异响,皮相者大去。通篇雄浑慷慨,章局调法依然盛挂规矱。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带结,但用本色,自尔烟波。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吴敬夫云:生气奕奕(“身留一剑”句下)。唐云:闲雅中有雄浑气,盛唐人无此结。吴敬夫云:结有风神(末句下)。唐云:文房七律,秀雅清新,骨力欠劲,堪入盛唐者独此。于鳞尚气骨而失之,可称皮相。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 妙在七句宕开写景,全首为之生动。
清黄生《唐诗摘钞》
# 落句用李广事。全篇极写先贵而后贱,昔富而今贫,失势无聊之意而了无痕迹,读之但见其壮丽而已。不用霸陵,却用茂陵,诗家移换手段使人不觉。
清何焯《唐律偶评》
# 雄壮难,雄壮而清利更难。结得闲雅有远神。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气韵高老,笔力复遒劲,当在高、岑之上。文房七律精到处,可与盛唐诸公争雄,不止五言称“长城”而已。
清张世炜《唐七律隽》
# 冯舒:只是道地。何义门:全篇极写失势无聊之状,读者但见其壮丽也。落句了不觉为败兴语。纪昀:绰有风格。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起先写一句,奇警突兀妙极。或疑次句不称。先君云:“若第二句再浓,通篇何以运掉。”树谓:非但已也,此第二句,乃是叙点交代题面本事主句。文理一定,断不可少。所谓安身立命处也。中二联分赋,叙其忠悃声望、高华伟丽。结句人妙。言外多少馀味不尽,所谓言在此而意寄于彼,兴在象外。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唐·陈子昂《春台引》
下一篇:唐·崔藩《暗投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