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怜我长沙谪":老朋友可怜我被贬谪到长沙,
# 旧游:旧时好友,此指郑协律。
"载酒沙头送迁客":于是在水边的沙洲上载酒前来为我送行。
# 迁客:诗人自称。,沙头:突出伸入江中的沙滩。
"天涯望月自沾衣":望着天涯明月泪水沾湿了衣裳,
"江上何人复吹笛":这江上又是谁在吹奏那令人断肠的笛声呢。
"横笛能令孤客愁":横笛能勾起漂泊他乡的旅人无尽的忧愁,
"渌波淡淡如不流":伴随着来回流动的碧波,仿佛连流水静止了。
# 淡淡:水来回动荡的样子。,渌波:清波。渌,清澈。渌:一作绿。
"商声寥亮羽声苦":笛声中商调高亢清亮,羽调凄苦哀怨,
# 羽声:五声中的一种。官、商、角、徵、羽五声是中国古代划分的五个音级。古人以五音配四时,羽为冬声,其音悲苦。,寥亮:声音清彻响亮。,商声:五声中的一种。官、商、角、徵、羽五声是中国古代划分的五个音级。古人以五音配四时,商为秋声,其音凄切。
"江天寂历江枫秋":映衬着秋日里空寂的江面与江边的枫叶。
# 寂历:幽寂冷落。
"静听关山闻一叫":静静地聆听着《关山月》的曲调,
# 关山:关隘山川。汉乐府《横吹曲》有《关山月》曲,内容多写征人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别离。
"三湘月色悲猿啸":月色之下的三湘大地,悲鸣的猿声更添几分凄凉。
# 三湘: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此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又吹杨柳激繁音":又吹起了《折杨柳》的曲子,繁密急促的音符,
# 激繁音:指乐声激动繁密。,杨柳:即《折杨柳》,多表现伤春悲离之情。
"千里春色伤人心":如同千里春色却又伤人至深。
"随风飘向何处落":这笛声随风飘散不知最终会落在何方,
"唯见曲尽平湖深":唯见一曲终了只余下深深的平湖在夜色中静默。
# 曲尽:乐曲吹奏完。,唯:一作惟。
"明发与君离别后":待到明晨与你分别之后,
# 君:指郑协律。,明发:明天出发。
"马上一声堪白首":马背上的我将独自踏上旅途,告别的话语足以让青丝变白。
# 堪白首:极言愁苦,能使人头发尽白。,一声:指临上路相互告别的话语。,马上:骑在马上。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贬谪留别诗。诗中通过江月、笛声、秋枫等意象,写出了谪迁途中的孤寂与离愁,在送别的酒宴上,那凄清的笛声更添几分羁旅之思。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全诗将“三湘月”“猿啸”“春色”“别离”等意象组合叠加,通过视觉(月、春色)、听觉(猿啸、笛声)与情感(别离之痛)的多重交织,强化了诗歌的悲怆氛围。
3. 分段赏析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开篇直叙谪迁之事,老友载酒相送,一个“怜”字道尽友人关切,沙头送别的场景更显离情。“载酒”细节暗示这场送别既有慰藉之意,又含无奈之情。“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望月沾衣是游子常态,而江上突起的笛声打破沉寂,两个意象叠加,使孤独感骤然加深。“复”字暗示这已非首次闻笛伤怀,平添岁月蹉跎之感。“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笛声与渌波形成奇妙互动,乐音之愁竟使流水凝滞,以反常的物理现象表现心理感受,夸张中见真切。“淡淡”水波与“不流”的错觉,构成动静相生的画面。“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五音与四季对应,商羽双声道尽秋愁。寥亮之音反衬江天寂寥,枫叶点染秋色,声与色交织,构建出立体可感的愁境。“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笛曲《关山月》引出实景联想,三湘月色与猿啸互文,使乐声穿透时空。猿啸的“一叫”打破静听,形成听觉上的跌宕。“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折杨柳》曲调骤转繁急,以乐景写哀情。春色千里反成伤心之源,离愁在美好春光中更显尖锐。“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笛声随风而逝,余韵化入平湖。以视觉的“深”表现听觉的“尽”,通感手法使愁绪具象可触,留下绵长余味。“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收束于明日离别,马上“一声”既是现实道别,又暗指笛声余响。夸张的“白首”之语,将瞬间愁绪延伸至整个人生。
# 风格优入盛唐,读之始爽恺。评诗失此,便非金刚眼矣。“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正合此语,佳。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凄清摇荡,如此风格自好。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遂有意外奇隽之语,中唐如此,虽巧庸何伤?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引明代蒋春甫
# 此文房贬南巴尉时所作。起叙郑送己,因而闻笛;次咏笛声,凄清凛烈;又次即笛曲之妙,能伤人心;末即笛终恍惚情景,以致别后之悲。篇法整饬,词意探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悠扬淡沲,铿锵曲折,得王、李法。
明邢昉《唐风定》
# 音韵悲凉,尤妙于短歌中写得繁会丛杂,如闻入破。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
明陆时多《诗境总论》
下一篇:唐·孟浩然《襄阳公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