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liú
bié
zhèng
xié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1
jiù
yóu
lián
cháng
shā
zhé
zài
jiǔ
shā
tóu
sòng
qiān
tiān
wàng
yuè
zhān
jiāng
shàng
rén
chuī
héng
néng
líng
chóu
yǎn
yǎn
liú
shāng
shēng
liáo
liàng
shēng
jiāng
tiān
jiāng
fēng
qiū
jìng
tīng
guān
shān
wén
jiào
sān
xiāng
yuè
bēi
yuán
xiào
yòu
chuī
yáng
liǔ
fán
yīn
qiān
chūn
shāng
rén
xīn
suí
fēng
piāo
xiàng
chù
luò
wéi
jiàn
jìn
píng
shēn
míng
jūn
bié
hòu
shàng
shēng
kān
bái
shǒu

译文

老朋友可怜我被贬谪到长沙,于是在水边的沙洲上载酒前来为我送行。望着天涯明月泪水沾湿了衣裳,这江上又是谁在吹奏那令人断肠的笛声呢。横笛能勾起漂泊他乡的旅人无尽的忧愁,伴随着来回流动的碧波,仿佛连流水静止了。笛声中商调高亢清亮,羽调凄苦哀怨,映衬着秋日里空寂的江面与江边的枫叶。静静地聆听着《关山月》的曲调,月色之下的三湘大地,悲鸣的猿声更添几分凄凉。又吹起了《折杨柳》的曲子,繁密急促的音符,如同千里春色却又伤人至深。这笛声随风飘散不知最终会落在何方,唯见一曲终了只余下深深的平湖在夜色中静默。待到明晨与你分别之后,马背上的我将独自踏上旅途,告别的话语足以让青丝变白。

逐句剖析

"旧游怜我长沙谪":老朋友可怜我被贬谪到长沙,

# 旧游:旧时好友,此指郑协律。

"载酒沙头送迁客":于是在水边的沙洲上载酒前来为我送行。

# 迁客:诗人自称。,沙头:突出伸入江中的沙滩。

"天涯望月自沾衣":望着天涯明月泪水沾湿了衣裳,

"江上何人复吹笛":这江上又是谁在吹奏那令人断肠的笛声呢。

"横笛能令孤客愁":横笛能勾起漂泊他乡的旅人无尽的忧愁,

"渌波淡淡如不流":伴随着来回流动的碧波,仿佛连流水静止了。

# 淡淡:水来回动荡的样子。,渌波:清波。渌,清澈。渌:一作绿。

"商声寥亮羽声苦":笛声中商调高亢清亮,羽调凄苦哀怨,

# 羽声:五声中的一种。官、商、角、徵、羽五声是中国古代划分的五个音级。古人以五音配四时,羽为冬声,其音悲苦。,寥亮:声音清彻响亮。,商声:五声中的一种。官、商、角、徵、羽五声是中国古代划分的五个音级。古人以五音配四时,商为秋声,其音凄切。

"江天寂历江枫秋":映衬着秋日里空寂的江面与江边的枫叶。

# 寂历:幽寂冷落。

"静听关山闻一叫":静静地聆听着《关山月》的曲调,

# 关山:关隘山川。汉乐府《横吹曲》有《关山月》曲,内容多写征人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别离。

"三湘月色悲猿啸":月色之下的三湘大地,悲鸣的猿声更添几分凄凉。

# 三湘: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此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又吹杨柳激繁音":又吹起了《折杨柳》的曲子,繁密急促的音符,

# 激繁音:指乐声激动繁密。,杨柳:即《折杨柳》,多表现伤春悲离之情。

"千里春色伤人心":如同千里春色却又伤人至深。

"随风飘向何处落":这笛声随风飘散不知最终会落在何方,

"唯见曲尽平湖深":唯见一曲终了只余下深深的平湖在夜色中静默。

# 曲尽:乐曲吹奏完。,唯:一作惟。

"明发与君离别后":待到明晨与你分别之后,

# 君:指郑协律。,明发:明天出发。

"马上一声堪白首":马背上的我将独自踏上旅途,告别的话语足以让青丝变白。

# 堪白首:极言愁苦,能使人头发尽白。,一声:指临上路相互告别的话语。,马上:骑在马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写了诗人贬谪途中与友人江边话别的情景,以凄清的笛声为主线,将望月思乡、秋江送别等画面串联起来。通过“商声寥亮”“江枫秋色”等意象的层层渲染,展现了谪迁文人特有的孤寂与哀愁。末句“马上一声堪白首”的夸张表达,更将离别的伤感推向极致,使全诗笼罩在深沉的愁绪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是刘长卿于至德三载(758)贬谪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途经长沙时所作。诗题“留别郑协律”中的郑协律,是一位生平不详的协律郎。此诗以笛声为引,抒发了诗人贬谪途中的孤寂与离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贬谪留别诗。诗中通过江月、笛声、秋枫等意象,写出了谪迁途中的孤寂与离愁,在送别的酒宴上,那凄清的笛声更添几分羁旅之思。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全诗将“三湘月”“猿啸”“春色”“别离”等意象组合叠加,通过视觉(月、春色)、听觉(猿啸、笛声)与情感(别离之痛)的多重交织,强化了诗歌的悲怆氛围。

3. 分段赏析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开篇直叙谪迁之事,老友载酒相送,一个“怜”字道尽友人关切,沙头送别的场景更显离情。“载酒”细节暗示这场送别既有慰藉之意,又含无奈之情。“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望月沾衣是游子常态,而江上突起的笛声打破沉寂,两个意象叠加,使孤独感骤然加深。“复”字暗示这已非首次闻笛伤怀,平添岁月蹉跎之感。“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笛声与渌波形成奇妙互动,乐音之愁竟使流水凝滞,以反常的物理现象表现心理感受,夸张中见真切。“淡淡”水波与“不流”的错觉,构成动静相生的画面。“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五音与四季对应,商羽双声道尽秋愁。寥亮之音反衬江天寂寥,枫叶点染秋色,声与色交织,构建出立体可感的愁境。“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笛曲《关山月》引出实景联想,三湘月色与猿啸互文,使乐声穿透时空。猿啸的“一叫”打破静听,形成听觉上的跌宕。“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折杨柳》曲调骤转繁急,以乐景写哀情。春色千里反成伤心之源,离愁在美好春光中更显尖锐。“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笛声随风而逝,余韵化入平湖。以视觉的“深”表现听觉的“尽”,通感手法使愁绪具象可触,留下绵长余味。“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收束于明日离别,马上“一声”既是现实道别,又暗指笛声余响。夸张的“白首”之语,将瞬间愁绪延伸至整个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风格优入盛唐,读之始爽恺。评诗失此,便非金刚眼矣。“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正合此语,佳。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凄清摇荡,如此风格自好。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遂有意外奇隽之语,中唐如此,虽巧庸何伤?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引明代蒋春甫

# 此文房贬南巴尉时所作。起叙郑送己,因而闻笛;次咏笛声,凄清凛烈;又次即笛曲之妙,能伤人心;末即笛终恍惚情景,以致别后之悲。篇法整饬,词意探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悠扬淡沲,铿锵曲折,得王、李法。

明邢昉《唐风定》

# 音韵悲凉,尤妙于短歌中写得繁会丛杂,如闻入破。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

明陆时多《诗境总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赤沙湖》

下一篇:唐·孟浩然《襄阳公宅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