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恩情无重来":不要说往日的恩情再也不会重新回来,
"人间荣谢递相催":人世间的繁荣和衰落总是交替着相互催促。
# 荣谢:繁荣和凋谢。
"当时初入君怀袖":想当初刚刚被你纳入怀中、藏于袖间(备受宠爱)的时候,
"岂念寒炉有死灰":又怎么会想到日后会有被扔到寒冷的火炉中,成为冰冷死灰的命运呢。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将女子比作秋扇,夏天扇子得人喜爱,恰似女子青春时受男子恩宠;可秋天一到,扇子被闲置,就如同女子因容颜衰老或变故遭冷落抛弃,生动展现出女子在感情里命运的起伏与无奈。托物言志:诗人借秋扇遭遇,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看似谈恩情往复、荣衰交替,实则叹人生无常、爱情多变。女子曾如夏扇般受宠,如今却似秋扇被弃,诗人借秋扇,道出对人生无奈与变化的思索,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怀,流露出深深的哀怨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以秋扇的口吻说道,不要以为恩情一旦消逝就再也不会重来,人世间事物的繁荣与衰败是相互交替、不断轮回的。这看似是扇子在自我安慰,实则蕴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后两句“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则是秋扇回忆起当初在夏日刚刚被主人放入怀中、相伴左右时,自己满心欢喜,却丝毫没有想到未来会有寒冷的冬天,可能会被无情地扔到寒炉中化为灰烬。从回忆往昔的甜蜜到设想未来的悲惨,深刻地展现出人情的多变。整首诗借秋扇之口,生动地描绘出生活中人们聚散离合的无奈,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伤。
上一篇:唐·李白《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下一篇:唐·元稹《舞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