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寒风起":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起,
"惨惨飞云浮":阴沉的乌云低沉翻涌。
"霜浓凝广隰":浓霜冻结广阔的洼地,
# 广隰:广阔的沼泽边的低湿之地。,凝:《初学记》作“类”。
"冰厚结清流":厚冰覆盖清澈的河流。
"金鞍移上苑":金饰马鞍移向皇家园林,
# 上苑:供帝王欣赏、打猎的园林。,移:《初学记》作“多”。,金鞍:金制的马鞍。在这里指名贵的乘马。
"玉勒骋平畴":玉饰马缰驰骋于平原旷野。
# 平畴:平坦的田地。,玉勒:玉制的马衔。在这里泛指马。
"旌旗四望合":旌旗四面合围,
# 旌旗四望合:此句写旗帜众多。四望:向四方眺望。合:合拢。
"罝罗一面求":罗网单向布设。
# 一面:网的一面。相传古代商汤曾提出猎鸟兽时去掉网的三面,只保留一面的主张。后世多用这个典故表示恩及禽兽之意。,罝:捕鸟兽的网。
"楚踣争兕殪":楚国战败,犀牛倒地争斗,
# 楚踣争兕殪:此句意谓楚王好猎,佞臣阿谀,为楚国衰亡之因。故以下有“意在渭滨”之语,表明出猎为访贤也。楚:楚国。踣:仆,败亡,一作“培”。兕:一作麑。
"秦亡角鹿愁":秦朝灭亡,鹿群哀鸣悲愁。
# 鹿:在这里用的是秦亡时的典故。《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一:“以鹿喻帝位。”,角:逐,一作“解”。,秦亡:一作“秦巴”。秦:秦朝。
"兽忙投密树":野兽慌忙逃向密林,
# 兽忙:一作“兽蛇”。
"鸿惊起砾洲":鸿雁受惊飞起于乱石洲渚。
# 砾洲:一作“乐州”。砾:小石块。,鸿惊:一作“鸟骛”。
"骑敛原尘静":骑兵收拢,原野尘土归于平静,
"戈回岭日收":戈矛回鞘,山岭落日沉没。
# 日收:日没。
"心非洛汭逸":朕之心志并非如洛水之畔的安逸,
# 逸:贪图安逸。,洛汭: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后又泛指洛阳一带地区。丘希范《与陈伯之书》:“吊民洛汭,伐罪秦中。”洛阳一带,古时园林很多,向以风景优美著称。,非:一作“悲”。
"意在渭滨游":而在于渭水之滨的谋略。
# 渭滨游:《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影,非虎非鼹,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文王出猎,果于渭滨遇姜子牙。
"禽荒非所乐":沉溺狩猎本非朕所好,
# 禽荒:沉迷于田猎。《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抚辔更招忧":手握缰绳却更添忧思。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狩猎诗。描绘了冬日狩猎时寒风凛冽、霜浓冰厚的景象,以及狩猎过程中旌旗合围、野兽惊逃、骑队收兵等场景,表达了诗人不贪图逸乐,意在效仿古人贤明,同时对“禽荒”现象有所担忧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开篇“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霜浓凝广隰,冰厚结清流”,以寒风、飞云、浓霜、厚冰等意象,描绘出冬日肃杀的景象,为狩猎营造出宏大而冷峻的背景。“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通过“金鞍”“玉勒”等词展现出狩猎队伍的华丽,“旌旗四望合”描绘出围猎时的壮观场面,“罝罗一面求”则体现出狩猎的有序与策略。“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运用典故,将狩猎场景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同时生动地描写了野兽和飞禽在狩猎时的惊惶逃窜,使画面充满动感。“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描绘出狩猎结束时,骑队收起,原野上尘土渐静,夕阳西下的画面,给人一种收束感和宁静感。“心非洛汭逸,意在渭滨游。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并非贪图狩猎之乐,而是心怀天下,以古贤为榜样,忧虑过度狩猎会导致“禽荒”,体现出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下一篇:唐·宋之问《奉和春日玩雪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