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qián
luò
huán
xiā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shèng
dài
yǐn
zhě
yīng
líng
jìn
lái
guī
suì
lìng
dōng
shān
cǎi
wēi
zhì
jūn
mén
yuǎn
shú
yún
dào
fēi
jiāng
huái
hán
shí
jīng
luò
féng
chūn
zhì
jiǔ
lín
cháng
dào
tóng
xīn
wéi
xíng
dāng
guì
zhào
wèi
jīng
fēi
yuǎn
shù
dài
xíng
cūn
dāng
luò
huī
móu
shì
yòng
wèi
zhī
yīn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逐句剖析

"圣代无隐者":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

#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尽来归":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 英灵:英华灵秀的贤才。

"遂令东山客":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

#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

"不得顾采薇":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君门远":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

# 君门远:指难以见到皇帝。君门,一作“金门”。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孰云吾道非":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 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度寒食":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

#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京洛缝春衣":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 京洛:指东京洛阳。一作“京兆”。

"置酒临长道":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

# 临长道:一作长安道,一作长亭送。

"同心与我违":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 违:分离。,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行当浮桂棹":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

# 桂棹:桂木做的船桨。棹:划船的用具,此处用以指代船。,行当:将要。

"未几拂荆扉":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 未几:不久。

"远树带行客":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

# 远树:远山的树木。

"孤村当落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 村:一作城。

"吾谋适不用":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

# 吾谋适不用: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

"勿谓知音稀":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围绕送友人落第还乡展开,通过安慰与鼓励,展现对友人的关切。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綦毋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此次落第应在三年之前,此诗当作于王维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被贬济州之前。当时唐玄宗虽广征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被任用,诗中“君门远”即为此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针对友人綦毋潜科举落第一事,表达了同情与劝慰,鼓励友人不要灰心,相信贤才终不会被埋没,抒发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也展现出积极入世的思想。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勿谓知音稀”等句,直接表达对友人的鼓励,情感真挚强烈。借景抒情:“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借远树、孤城、落晖等景象,烘托出友人旅途的孤寂,也委婉表达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的四句表明,当下正值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选择隐居,而是踊跃出山参加科举考试,踏上仕途。“圣代”一词,满含诗人对李唐王朝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期待。“尽来归”则体现出初入仕途、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参加科考的举子们的激励,意在劝导綦毋潜不要萌生归隐之念,而是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争取再次参加考试。​诗中的第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慰藉。即便此次未能考中进入仕途,但选择科举这条道路本身并无差错。只要持之以恒,未来必定充满希望。​从第七句到第十句,诗人劝綦毋潜暂且回乡。“度寒食”“缝春衣”,从时节的角度给予关怀;“江淮”“京洛”,在回乡路线的选择上给出建议,字里行间蕴含着送别之情。“置酒”饯行、“同心”相勉,充分展现出诗人对綦毋潜的深厚情谊与殷切期望。​第十一至十四句,诗人想象着綦毋潜回乡途中的快捷行程以及沿途的美好风光,给人带来温暖之感。其目的在于宽慰对方,不要因落第而背负沉重包袱,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最后的两句,则是对綦毋潜的劝诫。此次落第仅仅是因为其才华未被主考官及时发现,切不可归咎于清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觉得朝中赏识人才的人稀少。这般诚挚的安慰之语,极具感染力,能够温暖人心,鼓舞綦毋潜继续为仕途而努力。

4. 作品点评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以真诚的态度、质朴的语言,将对友人的理解、同情与鼓励融为一体,情感真挚而不流于伤感,格调奋发昂扬。其巧妙运用多种手法,叙事自然流畅,抒情真挚动人,不仅给予友人慰藉,也展现出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说《蜀道后期》

下一篇:唐·张仲素《秋夜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