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伯负高名":崔光禄像崔骃一样负有高名,
"羽仪称上京":风采仪容在京城受人称赞。
# 上京:京城。,羽仪:仪表堪称表率。
"魏珠能烛乘":魏珠能够照亮车辆,
"秦璧许连城":秦璧被认可价值连城。
"六月飞将远":崔光禄有着如六月飞将军李广般的高远志向,
"三冬学已精":且经过多年学习已经学识精湛。
"洛阳推贾谊":崔光禄在洛阳被人推崇如同贾谊,
# 推:推崇。
"江夏贵黄琼":在江夏被视为尊贵的黄琼。
# 贵:重视。
"推演中都术":崔光禄善于推演中都的治理之术,
# 中都:都城。
"旋参河尹声":不久又参与到河尹的声名之中。
"累迁登御府":崔光禄多次升迁登上了御府之位,
# 累迁:多次升官。
"移拜践名卿":又转任成为有名望的公卿。
"庭聚歌钟丽":庭院中聚集着华丽的歌钟,
"门罗棨戟荣":门前罗列着棨戟显示荣耀。
# 棨:1.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信。2.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戟。
"鹦杯飞广席":鹦鹉杯在宽阔的席面上传递,
"兽火列前楹":兽形的火盆排列在前面的柱子旁。
# 兽火:炭火。
"散诞林园意":有着在林园悠闲自在的意趣,
"殷勤敬爱情":又有殷勤恭敬的友爱之情。
"无容抱衰疾":不容许自己抱病推辞,
"良宴每招迎":每次都以盛宴来招待迎接友人。
"契得心逾重":彼此契合心意愈发深重,
"言忘道益真":无需多言而大道愈发真切。
"相勖忠义节":相互勉励要坚守忠义的节操,
# 相勖:相互勉励。勖古同勉励。
"共谈词赋英":共同谈论词赋方面的英才。
"雕虫曾靡弃":对于小的技艺也不曾废弃,
"白凤已先鸣":白凤般的才华已先声名远扬。
"光接神愈骇":与崔光禄接触后更觉其神采惊人,
# 愈骇:更加的震惊。
"音来味不成":听到其言论后觉得自己的见解无味。
"短歌甘自思":甘愿自己思索创作短歌,
"鸿藻弥难清":而崔光禄的大作却难以理清其精妙。
"东里方希润":像东里子产那样期望润泽世人,
"西河敢窃明":怎敢像西河子夏那样窃取美名。
"厚诬空见迫":深感被厚重的诬陷凭空逼迫,
"丧德岂无诚":怎会没有丧失德行的愧疚之心。
"端守宫闱地":端正地守护在宫闱之地,
"寒烟朝暮平":寒烟在早晚都是平静的。
"顾才无术浅":自顾才能缺乏、谋略浅薄,
"怀器识忧盈":心怀才器却又充满忧虑。
"月下对云阙":在月下对着高耸的云阙,
"风前闻夜更":在风前听到夜间的更鼓声。
# 夜更:夜里的更声。
"昌年虽共偶":虽然在昌盛之年有幸相聚,
"欢会此难并":但这样的欢会难以经常有。
"为怜漳浦曲":因为怜惜身处漳浦之地,
"沉痼有刘桢":想到刘桢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
# 刘桢:东汉末文学家。,痼:1.经久难治愈的病:~疾。2.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癖。~习。~弊。
"光禄崔卿公怀通识济时":光禄卿崔公胸怀通达的见识,能够匡济时局,
"良具材器":确实具备优秀的才能与器量。
"耽图籍":沉迷于图书典籍,
"爱林泉":喜爱山林泉石,
"不遗琴咏":也不放弃弹琴与吟咏。
"门多长者":门下常有德高望重的人,
"善与人交":善于与人交往。
"仆忝台阁":我愧居尚书省职位,
"早经联事":早年曾与他共事。
"虽幸揖风采":虽然有幸能瞻仰他的风采,
"而不接殷勤":未能与他恳切交往。
"崔公以雅道自居":崔公以高雅的道义自守,
"未尝至偃之室":从未到过徐偃的住处。
"及仆积抱羸疾":等到我长期身患瘦弱的疾病,
"屡期放退":多次希望辞官退隐。
"朝廷恩假":朝廷施恩准予休假,
"职以优闲":我的职位得以清闲。
"多取急归林":我常常急忙回归山林,
"服饵为事":把服用丹药调养身体当作主要事情。
"门堪罗雀":门前冷清得可以张网捕雀,
"庭见狎鸥":庭院里能见到与人亲近的鸥鸟。
"崔公则多存访":崔公却常常前来慰问探访,
"不避风雨":不躲避风雨。
"方知向时":才明白从前,
"迹也":是因为身份地位;
"今晨":如今,
"情也":是出于真情谊啊。
"兰菊春秋自芳":兰花与菊花在春秋季节自然芬芳,
"竹柏岁寒无变":竹子与柏树在严寒岁月里不会改变。
"仆敬之重之":我尊敬他、看重他,
"故不能忘也":所以无法忘记他。
"尝谈及词翰":我们曾谈及诗文,
"颇申掎摭":他对我的作品多有批评指正。
"忽枉赠章":他忽然屈尊赠送诗文,
"因以投报云尔":因此写了这篇文章来酬答罢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赠述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崔光禄的深厚情谊,通过追忆其才学之精、仕途之显,展现了对方的卓越成就。同时,诗人以“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表达对往日情谊的珍视,又以“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寄寓对友人身染沉疴的关切与同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洛阳推贾谊”句,巧用汉代贾谊典故,原指其年少才高、政论出众,作者以“洛阳推”喻指崔光禄如贾谊般才名远播,借古人比附友人的卓越才学,既彰显典故的历史厚重感,又以含蓄笔触完成对友人的高度赞美。
3. 分段赏析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两句以“亭伯”指代东汉崔骃,借其高名赞誉崔光禄,点明他在上京声名远扬、风采出众,为全诗奠定颂扬基调。“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运用比喻,将崔光禄才学比作能照亮车辆的魏珠、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生动形象地凸显其才学出众、价值非凡。“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前句借李广飞将军典故,喻崔光禄如飞将军般志向高远;后句以东方朔三冬学足故事,赞其学问精湛,展现才学与志向。“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以汉代贾谊、黄琼类比崔光禄,突出他在当时备受推崇,才华堪比古代贤才,彰显其在文坛与仕途的重要地位。“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写崔光禄在地方施展才能,参与治理并声名远扬,体现其卓越的理政能力与实干功绩。“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概述崔光禄仕途顺遂,不断升迁至重要官职,成为朝中名卿,简洁勾勒其显赫的仕途历程。“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通过描写崔光禄庭院中歌钟悦耳、门前棨戟罗列,从侧面烘托其地位尊贵、生活奢华荣耀。“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描绘宴饮场景,鹦鹉杯在宴席间传递,兽形香炉火焰在前厅排列,展现宴饮的热闹与奢华,凸显其社交场合的风光。“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写二人在林园相聚,展现自由闲适的意趣与彼此敬重、殷勤相待的情谊,转入情感交流的叙述。“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表达虽崔光禄身有疾病,却仍常设宴相邀,体现他对作者的深厚情谊,也暗含作者的感激。“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表明二人情投意合,心意愈发深重,交谈中忘却世俗,体悟到更纯粹的道理,强调情谊的真挚与精神契合。“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写二人相互勉励坚守忠义气节,共同探讨词赋精华,展现二人在品德与文学上的交流与追求。“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前句自谦文学创作未敢荒废,后句赞崔光禄才华早露,如白凤先鸣,突出对方文学成就之高。“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写崔光禄才华如光芒耀眼,其文学作品如佳音,令作者惊叹且自愧不如,进一步烘托对方的卓越。“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作者自谦所作短诗仅为自我情思表达,难与崔光禄宏大华美的文章相媲美,体现对对方才华的高度认可。“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以东里子产、西河子夏自比,谦逊表示自己希望得到崔光禄的教诲与帮助,突出对方学识地位之高。“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似在表达外界压力与自身坚守,暗含对品德修养的重视,为后文心境描写作铺垫。“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描写自己在宫闱之地值守,寒烟终日弥漫,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流露出自身境遇的寂寥。“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作者自叹才能浅薄,虽有抱负却满心忧虑,展现出对自身能力与处境的反思和不安。“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借月下云阙、风闻更声之景,烘托出孤寂怅惘之情,将对时光流逝、欢会难逢的感慨融入景物描写中。“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感慨虽同处盛世,但相聚欢会的机会难得,表达对二人相聚时光的珍惜与对难再相聚的遗憾。“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以刘桢患病喻崔光禄病痛,表达对其身体状况的怜悯与担忧,收束全诗,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