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tài
shǒu
dēng
xià
chéng
yuán
wài
xīn
tíng
tíng
duì
què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īn
tíng
jié
gòu
yǐn
jiàn
qīng
yīn
tái
guàn
jiù
míng
hǎi
yuè
shēn
yuán
xiǎng
dié
gǎn
zhì
jīn
fāng
yàn
shí
āi
qiān
xīn
zhǔ
chēng
shòu
寿
zūn
yán
zhì
yàn
běi
lín
péng
xìng
jiān
liáng
yín

译文

新亭已经落成,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坐落在台观的旧址,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眼前的圆荷叶让我想起了往昔,古城墙上遗留下来的矮墙至今仍让我感慨万千。此时此刻,美宴已经备好,哀切的弦声却演奏出千古的遐思,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主人举杯向尊贵的客人祝寿,筵席在北边的林子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并不妨碍我此刻的兴致,更何况我还能在此吟咏《梁甫吟》这样的佳作。

逐句剖析

"新亭结构罢":新亭已经落成,

# 新亭结构罢:“新亭”二句:作者原注:“亭对鹊山湖。”鹊山湖,据今人张忠纲考,鹊山在今济南市北,鹊山与历下古城之间有莲子湖(今淤),即鹊山湖。员外新亭当位于历下古城北城墙外,北望可见此湖。

"隐见清湖阴":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

# 湖阴:指鹊湖。,隐见:或隐或见(现)。

"迹籍台观旧":坐落在台观的旧址,

"气溟海岳深":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

# 溟:一作冥。

"圆荷想自昔":眼前的圆荷叶让我想起了往昔,

"遗堞感至今":古城墙上遗留下来的矮墙至今仍让我感慨万千。

# 遗堞:城上雉堞也。堞(dié):城上的矮墙。

"芳宴此时具":此时此刻,美宴已经备好,

# 具:一作俱。

"哀丝千古心":哀切的弦声却演奏出千古的遐思,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 丝:一作弦。

"主称寿尊客":主人举杯向尊贵的客人祝寿,

# 尊客:指李邕。客:指太守。,称:举杯。,主:指员外。

"筵秩宴北林":筵席在北边的林子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 北:一作密。

"不阻蓬荜兴":这并不妨碍我此刻的兴致,

# 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此作者自称。荜,音毕。荜户,织荆门也。

"得兼梁甫吟":更何况我还能在此吟咏《梁甫吟》这样的佳作。

# 梁甫吟:挽歌。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死人聚葬之处。今所传《梁甫吟》,相传为诸葛孔明作,诗中写齐相晏平中以二桃杀三士之典,表达以谋略用世之心。,得兼:一作兼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回应之作,旨在酬和友人李邕的《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一诗。彼时,李之芳正以驾部员外郎的身份外任齐州司马,并在历下古城修建了一座新亭,此亭即为诗中所提的新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诞生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的夏日,彼时杜甫正游历于济南。诗中所提及的李太守,便是当时的北海郡太守李邕。而历下古城,则是追溯至晋永嘉年间之前的古老城池,它在春秋时期曾是齐国的泺邑,到了战国晚期,则因坐落于历山之下而被命名为历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主题为“登亭怀古与宴集抒怀”。诗人杜甫通过描绘与李太守(即李邕)一同登临历下古城员外新亭的所见所感,既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古之情,又抒发了宴集时的喜悦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杜甫通过描绘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以及鹊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些景物不仅是诗人眼前所见,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借景抒情,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寓情于景:杜甫在诗中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使得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相互交融。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分段赏析

此诗可划分为两大篇章。前半部分细腻描绘了古城新亭及其周遭的壮丽景致。新亭初成,其身影随天际阴晴变换,时隐时现于鹊山湖南岸,正如诗人所注:“亭对鹊湖。”鹊湖位于济南府城北二十余里,而新亭则傲立于湖之南畔,依据水之南为阴的传统说法,故有“隐见清湖阴”之佳句。“迹藉”二句,诗人采用烘云托月之巧思,突显新亭之巍峨。“迹”喻亭基,“藉”即依托,“观”指古时的台榭。新亭之基,巧借历下古城旧台观之址,与周遭建筑相较,更显其得天独厚。亭周气象高远幽邃,立于其间,恍若身临东海泰岳之间。与李杜唱和的李邕亦有诗云:“形制开古迹,层冰延乐方。泰山雄地理,巨壑渺云庄。”(《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两诗所绘景象多有契合之处,皆借古迹以衬新亭之奇峻,借周遭高山湖泊以烘托其雄伟,笔力刚劲,境界阔大,堪称双璧。“圆荷”两句,曲折婉转,韵味深长。荷花本是眼前短暂之物,诗人却遥想往古;古城遗堞历经千载,诗人却感慨于今。此句看似写景,实则寓含诗人怀古之幽情。正如王夫之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姜斋诗话》卷下)“圆荷”“遗堞”皆为眼前实景,然诗人以我观物,使“物色带情”,赋予其个人情思,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怀古之情。“芳宴”句起,诗入后半部分,叙述登新亭宴集之事。芳宴,即美宴;哀丝,指宴会上所奏之动人乐曲。宴会虽短暂,但乐声却传递出千古幽思,令人感慨万千。此句脱胎于谢眺“嘉乐具矣,芳宴在斯”(《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然杜甫在艺术上再创新境,既贴合眼前景象,又更富情韵。此二句重在描绘宴会情致,下二句则转而刻画筵席氛围。主人李之芳举杯向尊客李邕敬酒,气氛庄重而严肃。因新亭位于古城北城墙外,故诗人有“宴北林”之说。

4. 作品点评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此诗在意境、结构、语言、寓意和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是一首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和感悟人生哲理的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松《南游》

下一篇:唐·刘禹锡《元日感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