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yáng
chí
sòng
zhū
èr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dāng
xiāng
yáng
xióng
shèng
shí
shān
gōng
cháng
zuì
jiā
chí
chí
biān
diào
xiāng
suí
zhuāng
chéng
zhào
yǐng
jìng
lái
kuī
chéng
dàn
dàn
róng
绿
àn
sān
sān
yáng
liǔ
chuí
zhāo
biàn
rén
fēi
miàn
huāng
liáng
rén
jìng
háo
huá
chù
zài
kòng
cǎo
shī
湿
luó
zhāo
lái
jiàn
xíng
zhě
fān
xiàng
zhōng
zhēng
zhēng
fēn
fēi
jiàn
xié
jiàn
kōng
wéi
rén
suǒ
jiē
yīn
qín
wèi
fǎng
访
táo
yuán
guī
lái
sōng
jiā

译文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

逐句剖析

"当昔襄阳雄盛时":当年襄阳雄盛时期,

# 雄盛:雄奇盛大。

"山公常醉习家池":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 山公常醉习家池:山公指山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字季伦。曾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军事,镇襄阳。山简好酒狂放,自比高阳郦生,因名彼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

# 日:一作自。,钓女:钓鱼女子。

"妆成照影竟来窥":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 竟:一作近。,照影:鉴照形影。,妆成:装饰已毕。

"澄波澹澹芙蓉发":清波荡漾荷花盛开,

# 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澄波:清波。澄:一作红。

"绿岸毵毵杨柳垂":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

# 毵毵:一作𢁘𢁘。一作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绿岸:岸边绿沦。

"一朝物变人亦非":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

# 一朝:一时。

"四面荒凉人径稀":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 径:一作住。

"意气豪华何处在":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

# 意气:心情气概。

"空余草露湿罗衣":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 罗:一作征。,草露:荒草冷露。

"此地朝来饯行者":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

# 饯行:以酒食送行。

"翻向此中牧征马":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 翻:反。

"征马分飞日渐斜":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

"见此空为人所嗟":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 嗟:感叹词语和语气。

"殷勤为访桃源路":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

# 桃源:名地。

"予亦归来松子家":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

# 松子:即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阳池送朱二》是盛唐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中以高阳池送别友人朱二为引,借景抒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手法,将习家池昔日“池边钓女日相随”的绮丽繁华,与当下“四面荒凉人径稀”的空寂冷落相对照,怀古伤今。前半部分描绘襄阳昔日盛况,展现习家池的热闹繁华;后半部分写送别场景,抒发物是人非之感,表达诗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仕途失望后归隐的决绝。全诗既饱含送别友人的怅惘,又蕴含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步入晚年的孟浩然,面对习家池一片荒凉之景,不禁触景生情。回想起自己坎坷的仕途,始终未能实现心中抱负,万千思绪涌上心头,遂挥笔写下《高阳池送朱二》,将满腔愁绪与人生感慨寄托于诗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借高阳池畔送别友人朱二的场景,既抒发了送别时的怅惘之情,又借怀古伤今,映射出诗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刻展现出其仕途无望后,决意归隐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进行鲜明对照,开篇写“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展现昔日繁华,中间“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描述如今的荒凉,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借景抒情:“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结尾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色来抒发诗人自己的归隐决绝之心,借高阳池畔的荒凉之景,寄托了诗人对仕途失望后想要归隐山林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两句是回忆襄阳昔日的繁盛景象。诗人以“当昔”二字领起,点明所写为过去之事,“襄阳雄盛”概括了当时的繁荣局面,“山公常醉习家池”则通过山简常醉于习家池的典故,具体展现昔日襄阳的宴饮游乐之风,为全诗奠定了对往昔繁华的追缅基调。“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两句描绘习家池边的女子活动。“日相随”可见钓女们常聚于此,“妆成照影竞来窥”细腻刻画她们梳妆后在池边照影、相互窥看的情态,生动展现出昔日池边热闹活泼的场景,从侧面烘托出襄阳雄盛时的世俗风情。“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两句是对习家池景色的描写。“澄波澹澹”写出池水的清澈平静,“芙蓉发”描绘荷花绽放的美丽,“绿岸毵毵”形容岸边杨柳枝条细长低垂的姿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池边风光图,进一步渲染了昔日环境的美好。“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两句转折,写如今的变化。“一朝”表示变化之突然,“物变人亦非”概括了景物和人事的变迁,“四面荒凉人径稀”则具体描绘出如今四周荒芜、人迹稀少的萧条景象,与前文的繁盛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世事无常的感慨。“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两句抒发感慨。诗人以“意气豪华何处在”的反问,追寻昔日的奢华意气,却只得到“空馀草露湿罗衣”的答案,草露湿衣的细节增添了苍凉之感,表达出对繁华消逝的惋惜与怅惘。“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两句写当下的场景。“朝来饯行者”点明在此地送别行人的事由,“翻向此中牧征马”却出人意料地说在此放牧征马,昔日的饯行之地如今成为放牧之所,进一步强化了今昔变迁的落差,蕴含着对世事沧桑的慨叹。“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两句继续描写送别场景。“征马分飞”写出离别时的情景,“日渐斜”以时间的推移烘托离别的氛围,“见此空为人所嗟”则直接抒发人们见到此情此景时的嗟叹,将伤别之情与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融合在一起。“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两句表明诗人的志向。“殷勤为访桃源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的典故,表达对理想中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予亦归来松子家”则说自己也将归隐,追随松子(传说中的仙人),体现出诗人对现实变迁的超脱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语兴自清发。中段流镅,末复凄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周敬曰:风裁秀朗。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不是长篇手。

明李梦阳《空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闺情》

下一篇:唐·白居易《虚白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