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窗萤影度":精美的窗户旁闪过萤火虫的影子,
# 度:度过。,萤影:萤火虫的影子。,玉窗:精美的窗户。这里与下文的“金殿”相对。
"金殿人声绝":金碧辉煌的宫殿上已不见人影活动。
# 金殿:金色的宫殿。
"秋夜守罗帷":在秋天的夜晚守着华丽的罗帐,
# 罗帷:丝制帷慢。帷,宫中的帐幕。一作“帏”。
"孤灯耿不灭":一盏孤灯整晚都在摇曳没有熄灭。
# 耿:照,明。,孤灯:孤独的灯火。
"宫殿生秋草":宫殿前的秋草肆意生长,
"君王恩幸疏":君王已经很少宠幸我了。
# 疏:稀疏,少。,恩幸:帝王的宠幸。
"那堪闻凤吹":怎能禁受听到笙箫之音,
# 凤吹:对笙箫等细乐的美称。,那堪:哪堪。哪里忍受。
"门外度金舆":门外经过皇帝的车銮。
# 金舆:金色车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度:度过。
"怪来妆阁闭":难怪梳妆的阁楼总是关闭着,
# 妆阁:妇女的居室,供梳妆用的楼阁。,怪来:难怪。
"朝下不相迎":君王下朝后也无须我迎接。
# 朝下:从朝堂上下来。
"总向春园里":君王总是在春日的园林中,
# 春园:春天的花园。,向:一作“在”。
"花间笑语声":花间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 笑语:谈笑。说话声和笑声。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宫怨题材诗。描绘了班婕妤宫廷生活中深夜待君,秋草伴宫,妆阁春园三个场景,通过“玉窗萤影”“孤灯明灭”“宫殿秋草”等意象,展现失宠妃嫔凄凉孤寂的境遇,表达了其咫尺天涯的哀怨之情与贤者不遇的悲叹,更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班婕妤三首》以“妆阁”闭锁与“春园”喧闹、“宫殿”华美与“秋草”荒芜的强烈对比,展现班婕妤的凄凉命运。她在冷宫中仍闻君王游乐之声,咫尺天涯的处境更显心酸。贤德遭弃而小人得宠的残酷现实,令后世读者不禁扼腕。诗人通过多重对比,深刻揭示了宫廷中恩宠无常的悲剧。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宫殿本是华丽之地,但“宫殿生秋草”的景象却透露出荒凉,暗示班婕妤的失宠。君王的欢笑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得她的孤独。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以“萤影”“绝声”勾勒深宫秋夜的死寂,主人公于子夜独坐凝望,心底残存着君王临幸的渺茫期许。玉窗前流萤幽影闪烁,金殿内万籁俱寂,唯有孤灯明灭映照着空帷。“秋夜守罗帷,孤灯耿不灭”,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宫女彻夜难眠,苦苦期盼君王的执着。全诗不着一“怨”字,却将失宠宫人辗转难眠的寂寥心绪,悄然浸透在每一处景物描写之中。第二首“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分两层展开,如九曲回廊,以曲折笔法道尽深沉情思。本该繁华绮丽的宫殿,而“宫殿生秋草”因秋草肆意生长而尽显荒芜,这般萧瑟之景,正是婕妤深宫冷落的具象写照。“君王恩幸疏”五字,道破红颜薄命的根源。更令人心碎的是,宫中时时传来皇帝出游行乐的喧闹声。同处巍峨宫墙之内,婕妤与君王近在咫尺却恍若天涯,与受宠妃嫔的待遇更是天壤之别。偏偏得宠者多是奸佞小人,贤良如班婕妤,也只能徒叹奈何,让后世读者亦为之扼腕。第三首“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诗将班婕妤的孤寂境遇推向更深层次。常年闭锁的妆阁与笑语盈盈的春园形成强烈反差,一冷一暖,尽显命运无常。尽管班婕妤、汉成帝、赵飞燕早已作古,但贤才难展抱负、小人横行无忌的历史悲剧,却在岁月长河中不断重演,令人唏嘘不已。这组诗以流丽笔触勾勒深宫幽影,字里行间浸满凄婉情致。
# 语皆不刻而近。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蒋一梅曰:凄然动人。顾云:浑然。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本啻一毫不露,作法高绝。
清巢父《唐诗从绳》
# 意分两层,曲折沉挚。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门内秋草日生,门外金舆自度,如此看便妙。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上一篇:唐·刘长卿《相和歌辞·长门怨》
下一篇:唐·白居易《问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