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fáng
shì
guǎ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rén
wàng
ài
cāng
shēng
shǎo
shí
shì
xián
zài
liǎng
yíng
rén
guī
dàn
zuò
shì
nóng
gēng
sāng
xiāng
wàng
duō
míng
qiū
shān
jìng
cāng
cuì
lín
hán
chéng
shì
shì
jiān
yǎn
duì
shū
zān
yīng
xiāo
tiáo
rén
shū
niǎo
què
xià
kōng
tíng
xīn
suǒ
shàng
wǎn
jié
píng
shēng
jiāng
cóng
hǎi
yuè
shǒu
jìng
jiě
tiān
xíng
huò
lèi
ān
máo
jūn
shì
yíng

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您能忘却自身利益一心关爱百姓。哪里还会缺少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呢,您所治理的地方处处都有弦歌之声(良好的教化)。原本四处漂泊的人一天天地都归来了,他们只是安心地从事农耕生产。桑树和榆树郁郁葱葱相互对望,村落里常常传来鸡鸣之声。秋天的山峦是多么明净啊,苍翠的山色映衬着寒冷的城池。您处理政务时还能悠闲地休息,读书的时候也无需佩戴繁琐的冠饰。您的办公场所人少吏稀,十分清静,鸟雀都可以自由地飞落到空旷的庭院中。我(鄙陋之人)心中所崇尚的,是晚年的志趣与年轻时不同了。我想要归隐到山海之间居住,通过守静来解除世间的苦难。或许可以麻烦您帮忙营造一下简陋的居所,就像那简陋的茅屋。

逐句剖析

"达人无不可":通达事理的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

"忘己爱苍生":您能忘却自身利益一心关爱百姓。

"岂复少十室":哪里还会缺少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呢,

"弦歌在两楹":您所治理的地方处处都有弦歌之声(良好的教化)。

"浮人日已归":原本四处漂泊的人一天天地都归来了,

"但坐事农耕":他们只是安心地从事农耕生产。

"桑榆郁相望":桑树和榆树郁郁葱葱相互对望,

"邑里多鸡鸣":村落里常常传来鸡鸣之声。

"秋山一何净":秋天的山峦是多么明净啊,

"苍翠临寒城":苍翠的山色映衬着寒冷的城池。

"视事兼偃卧":您处理政务时还能悠闲地休息,

"对书不簪缨":读书的时候也无需佩戴繁琐的冠饰。

"萧条人吏疏":您的办公场所人少吏稀,

"鸟雀下空庭":十分清静,鸟雀都可以自由地飞落到空旷的庭院中。

"鄙夫心所尚":我(鄙陋之人)心中所崇尚的,

"晚节异平生":是晚年的志趣与年轻时不同了。

"将从海岳居":我想要归隐到山海之间居住,

"守静解天刑":通过守静来解除世间的苦难。

"或可累安邑":或许可以麻烦您帮忙营造一下简陋的居所,

"茅茨君试营":就像那简陋的茅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房卢氏琯》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赠别诗。王维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诗多描绘自然之美,且擅长借景抒情,诗风清新自然。 此诗主题是王维对房琯的赞美与赠别。诗中先赞房琯心怀苍生,以“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高度概括其品德。接着写房琯治理之地,流民回归,投身农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借乡村繁荣景象,侧面烘托其政绩;“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借秋山之景暗示其为政清正。后半部分描述房琯理政状态,“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表现其为官自在,与官场忙碌形成反差。 运用了借景抒情、侧面烘托。借乡村田园景象与秋山景色,侧面展现房琯的治理成效与为政风格。分段赏析,开篇点明房琯品德,中间着重描绘其治理地方的成果,结尾王维表达自身志向,以“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暗示自己对房琯的认同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此诗不仅生动刻画了房琯这一人物形象,也展现王维的心境与追求。在对房琯的赞美中,体现出唐代文人对为官者德行与政绩的看重,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为研究王维诗歌及唐代官场文化提供了生动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等句,通过描绘乡村中桑榆茂盛、鸡鸣声声以及秋山明净、苍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借这些美好的田园山水景色,表达了对房琯治理下地方的赞美,以及自己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且富有感染力。用典:“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化用了对贤达之人的描述,“达人”指的是通达事理的人,诗人借此称赞房琯能够做到忘却自身利益,一心关爱百姓,体现了房琯高尚的品德和为政理念。用典的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炼,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对比:诗中将房琯治理地方的闲适状态“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与官场一般的忙碌和繁文缛节进行对比,“视事兼偃卧”描绘出房琯在处理政务之余还能悠闲地休息,“对书不簪缨”表现出他读书时的自在,无需佩戴繁琐的冠饰。这种对比突出了房琯与众不同的为官方式,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在为官状态的欣赏,以及对官场束缚的不满。白描:“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诗人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房琯办公场所人少吏稀、鸟雀可以自由飞落庭院的场景。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生动地展现出一种清静、闲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房琯为政的宽松和地方的安宁,体现了白描手法简洁而传神的特点。

2. 分段赏析

王维开篇便高度赞扬房琯是一位通达事理的贤达之人,能够做到忘却自身利益,一心关爱百姓。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对房琯肯定和赞美的基调,凸显了房琯高尚的品德和为民情怀。颔联意思是房琯所治理的地方哪怕是小村落,也处处有弦歌之声,即有良好的教化。此句进一步赞扬房琯治理有方,使地方文化得以发展,百姓生活和谐。颈联凸显房琯治地成效。流民返乡务农,彰显其治理有方,促进地方稳定发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勾勒出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侧面反映百姓安居乐业。“秋山一何净”等句,借景暗示其为政清正,又以其办公悠闲、场所人稀鸟至,展现为政宽松,地方清静。尾联“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王维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说自己晚年的志趣与年轻时不同,想要归隐山海之间,守静以解除世间的苦难。并希望房琯或许可以帮忙营造简陋的居所,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房琯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问淮水》

下一篇:唐·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