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guō
cāng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3
yìng
mén
huái
shuǐ
绿
liú
zhǔ
rén
xīn
míng
yuè
suí
liáng
yuàn
chūn
cháo
shēn

译文

月光下碧绿的淮水映照在屋门上,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郭司仓。然而客人难留,只有明月追随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如春潮翻滚不息。

逐句剖析

"映门淮水绿":月光下碧绿的淮水映照在屋门上,

# 淮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

"留骑主人心":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郭司仓。

# 留骑: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明月随良掾":然而客人难留,只有明月追随他而去,

# 良掾: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春潮夜夜深":我的思念就如春潮翻滚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郭司仓》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为送别题材。此诗描绘春日送别友人的场景,以淮水春潮比喻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切的牵挂。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以淮水春潮这一自然景象烘托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全诗短短二十字,首句点明送别时间与人物,次句描绘眼前景,后两句将惜别与思念之情融入对淮水春潮的描写中。该诗最大特点在于情感真挚细腻,以景衬情,虽篇幅短小,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出王昌龄绝句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艺术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夜间送别友人郭司仓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当时,诗人仰望高升的明月,触景生情,借明月来寓意朋友未来仕途顺遂、官职高升。然而,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不止于此,他更盼望友人在获得高官厚禄的同时,能坚守本心,成为一名清正廉明的好官,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临水之处,淮河碧绿之色映于门上的夜景,点明送别时间与地点。诗中借明月比喻朋友仕途高升,以春潮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既盼其高官厚禄,又望其清正廉明,还通过环境描写,以周围景物烘托出分别之愁与留客之心。

2. 写作手法

比喻:将渐渐高升的“明月”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既希望朋友仕途高升,又暗示其要清正廉明;把对朋友的思念比作“春潮”,形象化地展现无形的思念之情,加深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3. 分段赏析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此句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寥寥数语便点明了地点与时间。此地临水,淮河那澄澈的碧绿,悠悠地映照在门上。不难推测,这大抵是夜晚时分,白日里,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光影闪烁不定,难以清晰辨色。唯有在这静谧的夜晚,水面如镜,才会将那抹翠绿,悄然涂抹于门户之上。诗人之所以有留客之举,想来也是因夜色已深,主客双方或因行路不便等缘由,使得诗人内心油然而生挽留之意。“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这两句满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诗人以逐渐高升的明月作比,寓意着朋友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不仅期望友人能够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获取高官厚禄,更盼望着友人能秉持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而那春季里夜夜高涨的淮河潮水,恰似诗人对友人绵绵不绝的思念。此处即便稍有夸张,却巧妙地将无形的思念具象化,让这份深沉的情感变得鲜活生动,瞬间跃然纸上,更易于读者理解与感受。

4. 作品点评

此诗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展现得具体入微,选材独具慧眼,紧密围绕送别情境展开,针对性极强,使这份情谊更显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思绪缜密,但不流畅。

现代临沂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委员郭荣光《千家诗新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重阳》

下一篇:唐·聂夷中《公子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