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题诗出禁城":一片叶子上题着诗送出了禁城,
"谁人酬和独含情":不知是谁能唱和这首诗,独自饱含着情意。
# 酬和:这里指顾况见梧叶诗后亦题梧叶诗令其漂入宫中又为这位宫女所得到。
"自嗟不及波中叶":我暗自叹息自己比不上那水波中的叶子,
# 嗟:感叹。
"荡漾乘春取次行":能趁着春光随意地荡漾前行。
# 取次:任意,随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廷闺怨诗。诗歌讲述了宫中女子将题诗的叶子送出禁城,期盼有人能懂其情意,却感叹自己不如叶子能自由前行,深刻地反映了幽居禁宫的宫女的压抑、苦闷心情,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比喻:“自嗟不及波中叶”一句,女子自比波中叶,叹息着自己竟然比不上那在水波中漂流的叶子,将深宫女子被束缚的无奈、对墙外世界的向往刻画得入木三分。
3. 分段赏析
首句“一叶题诗出禁城”,此句一出,便能让人想见题诗人凝视叶片远去的模样,她的心仿佛也随着那片叶子飘向了远方。这片小小的梧叶,俨然成了她的化身,既承载着她深重的苦痛,又寄托着她缥缈的希冀。句中的“出禁城”三字,和《题红叶》里的“到人间”一样,蕴含着复杂的情感,人生的渴求、祝福、遐想与幻梦,都交融在这寥寥数字之中。次句“谁人酬和独含情”,将她的思绪进一步延展。这位渴望爱情却不可得的少女,把对爱情的憧憬也随着梧叶送出了禁城。她题诗的一片真心本是“寄与有情人”,可“寄给谁”“谁会回应”,这片梧叶出了禁城后又会有怎样的经历?这些问题即便答案渺茫,也足以让她思绪万千、情意绵绵。然而,句中的一个“独”字,却又道出了她现实处境的悲哀。末两句“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正是她回到现实后内心的绝望与慨叹。此时,那片随波逐流的梧叶早已趁着春光自在而去,而回望自身,却依旧困在这“年年不见春”的禁城之中。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她在痛苦环境中产生的美好幻想,那么后两句便是她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后,所感受到的加倍的痛苦。
4. 作品点评
此处将人与物作比,所流露的并非如寒鸦、春燕般渴望亲近君王、博取恩宠的嗟叹,而是遗憾无法像杏叶那样,随着流水漂出禁城的慨叹。这一对比深刻展现出幽禁于深宫之中的宫女们,如同奴隶与囚徒般对自由和光明的热切向往,也间接地抒发了她们对封建黑暗现实的憎恶。这首《又题洛苑梧叶上》代表了绝大多数宫廷妇女的愿望,唱出了她们的心声,是很可贵的。总体而言,这首诗的笔触较为平实直白,凭借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不过,相较于《题红叶》的空灵含蓄、言简意丰,它在给人留下的回味空间上稍显不足。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孙武》
下一篇:唐·吴筠《高士咏·陶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