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ān
tái
shǒu
·
·
qiū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yuè
làng
chōng
tiān
tiān
shī
湿
liáng
chán
luò
jìn
shū
xīng
yún
píng
dòng
yǎn
pín
西
lóu
fēng
zhēng
zhī
xiāng
huā
yuǎn
zhōng
xiāng
què
xiāng
yuàn
dàn
wén
běi
dǒu
shēng
huí
huán
jiàn
cháng
shuǐ
qīng
qiǎn
jīn
suǒ
duàn
hóng
guì
chūn
shí
chén
mǎn
yuān
yāng
yīn
kān
bēi
xiǎo
yuàn
zuò
cháng
dào
shù
wèi
lián
wáng
guó
rén
yáo
qín
yīn
yīn
cáng
chǔ
nòng
yuè
luó
lěng
jīn
zhòng
lián
gōu
yīng
jīng
shuāng
huàn
nán
yún
rào
yún
mèng
shuāng
dāng
zhēng
zhēng
lián
chǐ
nèi
xiāng
chuān
xiāng
shí
chù
chún
shì
xián
kàn
xīn
xiāng
shǒu
zhōng

译文

月光波浪冲天,好像整个天宇都变湿了,凉月降落之后,稀稀疏疏的星斗才映入室内。床前静静的云母屏风,却遮掩了我的孤寂和愁苦,秋风骤起,西楼檐下整夜响着风筝急切之声。我想织成相思之花寄给远方的恋人,但整天的相思却变成了深深的怨恨。只听到北斗星流逝之声,却看不见河汉清且浅。重门上的鱼铜锁锁断了我的青春年华,旧时的尘灰已经落满鸳鸯被褥。最可悲皇家苑囿变成长路,联想到没有人再怜爱她。弹奏着优美和悦的瑶琴,蕴含有忧怨的楚调,身上所穿冷薄的越罗衣,颇感金泥颜料有些沉重。帘钩上悬挂的笼中鹦鹉,因夜霜浓重而惊啼,却唤醒我梦绕云梦的思念。耳坠叮咚系着素帛传书信,信中记述着我们在湘江相识的情景。歌唇似衔着冷雨度过一世,可惜信中温馨的香气在手中逐渐消失。

逐句剖析

"月浪冲天天宇湿":月光波浪冲天,好像整个天宇都变湿了,

# 天宇湿:这是一种化虚为实的想象。天空。,冲:一作衡。衡:通“横”,充满、弥漫的意思。,月浪:月光。

"凉蟾落尽疏星入":凉月降落之后,稀稀疏疏的星斗才映入室内。

# 凉蟾:秋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云。

"云屏不动掩孤嚬":床前静静的云母屏风,却遮掩了我的孤寂和愁苦,

# 孤嚬:寂寞愁苦的女子,“嚬”同“颦”,皱眉意。,云屏:云母屏风。

"西楼一夜风筝急":秋风骤起,西楼檐下整夜响着风筝急切之声。

# 风筝:挂在屋檐间的金属片,也称“铁马”。

"欲织相思花寄远":我想织成相思之花寄给远方的恋人,

# 相思花:即回文锦。东晋窦滔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与家人断绝音讯,其妻苏蕙织五彩锦作回文诗于其上,纵横反复,皆成章句。,织:一作识。

"终日相思却相怨":但整天的相思却变成了深深的怨恨。

"但闻北斗声回环":只听到北斗星流逝之声,

# 回环:旋转。,北斗:北斗星。

"不见长河水清浅":却看不见河汉清且浅。

# 长河水清浅:长河:即河汉天河也。《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金鱼锁断红桂春":重门上的鱼铜锁锁断了我的青春年华,

# 春:春花。指花。桂树秋天开花,此以“春”代盛开之花。,红桂:红桂树。,金鱼:鱼钥,即铜锁。

"古时尘满鸳鸯茵":旧时的尘灰已经落满鸳鸯被褥。

# 鸳鸯茵:即鸳鸯被褥。,古时:即故时,旧时。

"堪悲小苑作长道":最可悲皇家苑囿变成长路,

# 长道:永巷。,小苑:小花园。,堪悲:足以令人悲伤。

"玉树未怜亡国人":联想到没有人再怜爱她。

# 亡国人:指陈后主宠妃张丽华,她曾舞《玉树后庭花》。,玉树:即指《玉树后庭花》之曲。

"瑶琴愔愔藏楚弄":弹奏着优美和悦的瑶琴,蕴含有忧怨的楚调,

# 楚弄:指楚调曲,其中有《白头吟行》《怨诗行》等。弄:曲调。,愔愔:安静和悦的样子。,琴:一作瑟。

"越罗冷薄金泥重":身上所穿冷薄的越罗衣,颇感金泥颜料有些沉重。

# 金泥:即泥金,金色颜料名。,越罗:越地的罗衣。

"帘钩鹦鹉夜惊霜":帘钩上悬挂的笼中鹦鹉,因夜霜浓重而惊啼,

"唤起南云绕云梦":却唤醒我梦绕云梦的思念。

# 云梦:古代出国的云梦泽。大泽多雾,诗人想象它是南云的故乡,喻所思之人思念故乡。,南云:指远离故乡的游子。

"双珰丁丁联尺素":耳坠叮咚系着素帛传书信,

# 尺素:书信。古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谓“尺素”。,联:联结,附于一起。,丁丁:玉珰碰击的响声。,双珰:一对玉耳珠。古代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珰:耳珠。

"内记湘川相识处":信中记述着我们在湘江相识的情景。

# 湘川:即湘江。

"歌唇一世衔雨看":歌唇似衔着冷雨度过一世,

# 衔雨:含泪。,歌唇:指女子,能歌善舞。

"可惜馨香手中故":可惜信中温馨的香气在手中逐渐消失。

# 故:消失。,馨香:情书上温馨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台四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先描绘女子秋夜含愁独坐,思念远方之人,清冷氛围中尽显孤寂;继而刻画其夫亡室空后的凄冷,以空荡环境烘托哀伤;最后想象她秋夜抚琴,身着单薄衣衫,睹物思人,泪洒旧情之物。全诗采用想象的写作手法,打破现实局限,将女子不同情境下的相思之态生动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商隐《柳枝五首》小序透露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坛轶事:其从兄让山在洛阳偶遇民间少女柳枝,当让山吟诵李商隐《燕台四首》时,柳枝被诗句精妙所折服,不禁心生倾慕,以“少年叔”称呼李商隐,由此可见彼时李商隐尚值青春年少,或许还未考取功名。据此推测,《燕台四首》的创作时间应早于《柳枝五首》,大致可追溯至大和年间中后期。然而,关于《燕台四首》背后的故事,因年代久远已难以确切考证。一种观点认为,“燕台”或许是诗中女子的芳名;但更多学者持有不同见解,他们根据诗中意象与情感线索推断,“燕台”并非女子之名,而是指代女子身处的环境——节度使、观察使幕府的后房,诗中女子极有可能是贵家歌妓或姬妾。从“歌唇”“罢舞”等描绘歌舞的词汇,以及“桃叶桃根”暗含姊妹之意的典故来看,这位女子不仅能歌善舞,身边或许还有姊妹相伴。 循着诗中蛛丝马迹,诗人与这位女子的相遇场景仿佛逐渐清晰。他们初次邂逅,或许是在春意盎然的湘川(今湖南长沙一带)。后来,女子辗转流落到金陵,李商隐曾满怀思念前去寻访,却只留下人去楼空的遗憾。当诗人提笔创作这组诗时,女子可能已远至岭南。诗句“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唤起南云绕云梦”“楚管蛮弦愁一概”,以及“玉树未怜亡国人,古时尘满鸳鸯茵”“雌凤孤飞女龙寡”,无不透露着女子在岭南孤苦伶仃的境况,原先拥有她的贵官或许已然离世,徒留她在异乡飘零。而诗题取名“燕台”,很可能正是因为女子身处幕府后房的特殊身份,这也与李商隐长期在幕府任职的人生经历相呼应,让人不禁猜想,他或许正是在幕府工作期间,与幕府主人后房的姬妾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从而写下这四首情诗。此外,还有一种颇具想象力的说法。有人推测,这组诗或许创作于李商隐在玉阳学仙之时,诗中所爱的女子是一名道士。这位女道士不幸被他人娶走,因此诗中频繁引用仙女故事,借神话传说寄托对爱人的思念与遗憾,为这组诗增添了几分神秘浪漫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燕台四首·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古诗,也是闺怨诗。全诗以丰富的想象为笔,勾勒出女子秋夜相思的情境。诗人先描绘她在秋夜中含愁独坐、思恋远方的模样;继而想象其夫亡室空,深陷孤寂凄冷之境;最后刻画她于秋夜抚琴,身着单薄衣衫,沉浸在旧日情思中,面对爱情旧物时潸然泪下,生动展现女主人公夜不能寐的相思冤情。

2. 分段赏析

“月浪冲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两句描绘秋夜天空之景。“月浪冲天”将月光比作翻涌的波浪,极具动态感,“天宇湿”则营造出天空被水汽浸润的湿润氛围,渲染出清冷压抑之感。“凉蟾”点明秋月的清寒,“落尽疏星入”写出月亮西沉,稀疏星辰渐隐的过程,奠定全诗秋夜孤寂的基调。“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两句刻画室内女子形象与环境。“云屏不动”写出屏风如静止的云彩,“掩孤嚬”暗示女子独自皱眉,忧愁满怀。“西楼一夜风筝急”以一夜未停的急风声,从听觉角度烘托女子独守空闺,辗转难眠的孤寂与愁绪。“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直抒女子情思。“欲织相思花寄远”表明女子想要将相思之情织成花朵寄给远方之人,体现其深情;“终日相思却相怨”又道出她整日思念却心生埋怨,细腻展现出相思中的矛盾心理。“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两句写女子深夜所闻所想。“北斗声回环”将北斗星辰的运转想象成有声响回荡,赋予夜空神秘色彩,也暗示时间流逝;“不见长河水清浅”化用牛郎织女典故,表达女子对爱情阻隔、难以相见的无奈与惆怅。“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借物抒怀。“金鱼锁”暗指门锁,锁住往昔红桂盛开的美好春天,象征美好时光不再;“古时尘满鸳鸯茵”写从前的鸳鸯席垫已布满灰尘,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凸显女子的孤寂凄凉。“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蕴含历史感慨。“小苑作长道”描绘昔日小苑如今变为通衢大道,暗含世事变迁;“玉树”用典,借陈后主荒淫亡国之事,以古喻今,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与悲剧色彩。“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刻画女子生活细节。“瑶琴愔愔”写出琴声低沉,“藏楚弄”表明女子借琴声寄托情思;“越罗冷薄”写衣衫单薄寒冷,“金泥重”虽有华贵装饰,却难抵寒意,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营造奇幻意境。“帘钩鹦鹉夜惊霜”以鹦鹉因霜而惊,增添秋夜的寒意与紧张氛围;“唤起南云绕云梦”运用浪漫想象,让南云围绕云梦,表达女子对远方的思念,将情感融入奇幻之景。“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以物寄情。“双珰丁丁”写耳坠碰撞之声,“联尺素”指与书信相连,女子睹物思人,书信中记载着湘川相识的过往,勾起她对往昔美好相遇的回忆。“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收束全诗,饱含深情与遗憾。“歌唇一世衔雨看”描绘女子一生如雨中看花般哀怨,“可惜馨香手中故”则感叹手中爱情信物虽存,而美好爱情却已消逝,将女子相思哀怨与无奈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周珽曰:寄意深远,情意怆然。“金鱼锁断”四句,更饶悲感。周启琦曰:气脉调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姚培谦曰:一段长夜不寐。二段相思不想见。三段空房寂寞。四段梦寐无聊。五段唯展玩书札而已。“南云绕云梦”,谓方在高唐梦中,乃鹦鹉惊霜而动帘钩,遂惊醒也。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

# 此篇言其人自金陵至湘暗约相见之事。首二句点秋景。“云屏”二句,言其又将远去。“欲织”二句,言我欲寄书问询,而无如终日思怨,两情不能达。唯回望北斗,叹河清之难俟耳。“金鱼”四句,言其人已离金陵,如鲤龟失钩,但有鸳茵尘满,旧时小苑,任人往来,真有室迩人遐之恨。“玉树”、“亡国”,岂天意不怜美人如是乎?“玉树”亦借州金陵故事。“瑶琴”四句,言其人至湘中正值初秋之时也。“双珰”二句,记其人私书约我湘川相见,“内记”即书中所言也。结言其人又去,手香已故,只有私书缄封,可想象其歌唇衔雨而已。盖封书多用口缄也。此二句喑逗下篇,四首章法相生,学者细阅之,可以悟作诗之法矣。

清纪昀《李义山诗辨正》

# 朱彝尊曰:语艳意深,人所晓也。以句求之,十得八九,以篇求之,终难了然。定远谓此等语不解亦佳,如见西施,不必识姓名而后知其美,亦不得已之论也。何焯曰:寄托深远,耐人寻味。纪昀曰:纯用长吉体,亦自有一种佳处,但究非中声耳。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寄托深远,与《离骚》之赋美人、恨蹇修者,同一寄兴。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 程梦星曰:四诗乃《子夜四时歌》之义而变其格调者,诗无深意,但艳曲耳。其格调与《河内诗》,皆取法于长吉。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 首篇细状其春情怨思,次篇追叙旧时夜会,三篇彼又远去之叹,四篇我尚羁留之恨。每章各有线索,否则时序虽殊,机抒则一,岂名笔哉!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唐季有此一派,于诗教中固非正轨,然而神味原本《楚骚》,文心藉以疏瀹,譬之金石灵品,得诀者炼服以升仙,愚懵者乃中毒而戕命矣。徐武源曰:《柳枝诗序》“能为幽忆怨断之音”,将无此四首分属乎?春之困,近乎幽;夏之泄,近于忆;秋之悲,邻于怨;冬之闭,邻于断。玩其词义颇近,其间字样亦有彼此参杂者,而大旨不离乎是矣。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义山诗如《无题》《碧城》《燕台》等诗,且放空著,即以为如《离骚》之美人香草,犹有味也。要其人风情固自不浅。

清秦朝纡《消寒诗话》

# 唐人能学长吉者,首推玉溪,其次则温飞卿……玉谿生此种数篇,凡长吉已用之典,一概不用,而独取未经人道者探寻用之。且语语运以沉思,出之奇笔,读之如异书占刻,光怪五色,不可逼视。如此方能与长吉代兴,如此方许其学长吉之诗。彼徒剥取其字面,自矜为牛鬼蛇神者,何曾梦见也哉!

近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诗中忽南忽北,正是原作者故弄狡狯,无意将谜底告人。

清劳干《李商隐燕台诗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下一篇:唐·杜甫《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