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参十二属":鸡的名字位列在十二生肖之中,
# 十二属:即十二生肖。其中有鸡。,参:参加,列入。
"花入羽毛深":它羽毛上的花纹绚丽多彩,如同融入了繁花一般。
"守信催朝日":它坚守信用,按时啼叫催促着太阳升起,
"能鸣送晓阴":声声鸣叫中送走了黎明前的黑暗。
# 晓阴:阴天的早晨。
"峨冠装瑞璧":高耸的鸡冠就像是镶嵌着美玉般华美,
# 瑞璧:圆形的玉器。这里用以形容鸡冠。,峨冠:高冠,这里指鸡冠。
"利爪削黄金":锋利的爪子如同削刻过的黄金一样尖锐。
"徒有稻粱感":鸡空有对主人给予食物的感激之情,
"何由报德音":却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来报答主人的恩德啊。
# 何由报:用什么来报答。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雄鸡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属性、羽毛艳丽的外形特征,以及守信报晓的功用,最后借雄鸡徒有被喂养的感激,却无法报答恩德,讽刺那些不知感恩、知恩不报的人。
2. 分段赏析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两句点明鸡的身份与外貌。“名参十二属”指出鸡是十二生肖之一,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属性;“花入羽毛深”则生动描绘出鸡羽毛色彩斑斓,如同花朵融入其中,刻画细致入微,展现出鸡羽毛的绚丽之美,为读者呈现出鲜活的视觉形象。“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两句着重写鸡报晓的功用。“守信”二字赋予鸡以人格化特征,赞颂其如同守信之人,每天准时在清晨啼叫,催促太阳升起,送走黎明前的黑暗,突出鸡在时间提示上的规律性与重要性,也暗含对鸡守时品质的赞美。“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两句进一步刻画鸡的外形。“峨冠”描写鸡冠高耸的形态,“装瑞璧”将鸡冠比作镶嵌的美玉,凸显其华丽高贵;“利爪削黄金”把鸡爪比作削刻黄金般锋利,从冠与爪两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分别展现鸡外在形象的华美与锐利,生动展现出鸡的独特姿态。“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两句借鸡抒情,托物言志。“徒有稻粱感”写鸡虽对主人给予的食物心存感激,“何由报德音”则发出感慨,鸡不知该如何报答主人的恩情,表面是写鸡的无奈,实则讽刺现实中那些接受恩惠却不知回报的人,以鸡喻人,含蓄地表达出对忘恩负义之徒的批判,深化诗歌主题。
下一篇: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