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亦不忧雪":寒冷也不担忧下雪,
# 忧:发愁。害怕。
"饥亦不食人":饥饿也不去吃人。
"人肉岂不甘":人血难道不甜美,
# 不甘:不甘甜。,肉:一作血。
"所恶伤明神":只是厌恶伤害神明。
# 明神:神明。显灵的神祗。,所恶:所厌恶的是。
"太室为我宅":太室山是我的住宅,
# 太室: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又,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
"孟门为我邻":孟门山是我的邻居。
# 孟门:古山名。在今河南辉县西。春秋时为晋国要隘。
"百兽为我膳":百兽是我的食物,
# 膳:膳食。饭食。
"五龙为我宾":五龙是我的宾客。
# 五龙: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
"蒙马一何威":蒙马多么威风,
# 一何:多么。何其。,蒙马:虎皮蒙马。城濮之战中,胥臣为了战胜敌人,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蒙:一作幂。
"浮江一以仁":浮江也有仁义。
# 一以仁:以仁义过河也。一:一作亦。,浮江:在江中。猛虎浮江的典故不详。
"彩章耀朝日":彩色的斑纹闪耀着朝阳,
# 朝日:上午的太阳。,彩章:虎皮彩色花纹。
"爪牙雄武臣":牙齿和爪子像雄武的大臣。
# 武臣: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雄:雄壮。称雄。胜。,爪牙:指动物的牙齿和爪子。比喻勇士或武将。
"高云逐气浮":高云随着气势浮动,
# 逐气:追逐虎气。
"厚地随声震":大地随着吼声震动。
# 厚地:厚厚的大地。
"君能贾余勇":你若能有剩余的勇气,
# 贾:卖。使出。余勇可贾,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日夕长相亲":就可早晚与我亲近。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1. 分段赏析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开篇便以一种震撼人心的表述,刻画了猛虎的非凡品性。“寒亦不忧雪”,展现出猛虎面对恶劣自然环境时的无畏与坚韧,它无惧寒冷与风雪,这种对艰苦的漠视,凸显了其强大的内心与坚毅的精神。“饥亦不食人”则更为关键,即便在饥饿难耐之时,猛虎也坚守底线,绝不以人血为食。诗人进一步追问“人血岂不甘”,人血并非不鲜美,可猛虎却坚决拒绝,原因在于“所恶伤明神”,它厌恶因伤害人类而触犯神明。这几句诗赋予了猛虎高尚的道德准则,将其塑造为一个有操守、有敬畏之心的形象,为全诗奠定了独特的情感基调,也引发读者对这一超乎寻常的猛虎形象的强烈好奇与深入思考。“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诗人在此处从环境和地位两方面,进一步渲染猛虎的不凡。“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太室山雄伟壮观,孟门山险峻巍峨,猛虎却能以它们为宅为邻,凸显其居住环境的雄浑壮阔,暗示猛虎拥有强大的气魄与统治力,能与如此雄伟的山川为伴。“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则直白地表明猛虎在动物世界中的至尊地位。百兽皆沦为它的食物,象征着它在食物链顶端的统治;五龙作为神话中强大且尊贵的存在,都甘愿成为它的宾客,更是将猛虎的地位推向了极致,全方位展现出猛虎在其所处世界的威严与尊崇。“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这几句着重描绘猛虎的外在形象与行动特征,尽显其威武与仁义。“蒙马一何威”,当猛虎驾驭着披甲的战马时,威风凛凛,那种扑面而来的威慑力令人震撼,展现出它强大的武力与豪迈的气势。“浮江亦以仁”则笔锋一转,即便在渡江这样的行动中,猛虎也秉持着仁义之心,并非一味逞凶斗狠,进一步丰富了猛虎的形象,使其既有勇猛的一面,又不失善良与正义。“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生动刻画了猛虎的外形,它身上斑斓的花纹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同绚丽的彩章;它的牙齿和爪子锋利无比,恰似雄武的大臣,守护着自己的威严与领地,将猛虎的雄姿刻画得栩栩如生。“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振。君能贾余勇,日夕长相亲”: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烘托猛虎的强大气场。“高云逐气浮”,猛虎一呼气,高空中的云朵都仿佛被其气势驱赶着飘动,极言其气息之磅礴;“厚地随声振”,它的一声吼叫,坚实厚重的大地都随之震动,凸显其声音之洪亮与力量之强大。最后“君能贾余勇,日夕长相亲”,诗人向猛虎发出邀约,若有人能拥有像猛虎一样剩余的勇气,便可以日夜与它相伴相亲,既表达了对猛虎所代表的勇气与力量的向往,也暗示人们应学习猛虎的品质,在生活中展现出无畏与坚韧。
下一篇:唐·元结《欸乃曲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