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浊水中":太阳落山,光线洒落在浑浊的水面上,
"夜光谁能分":那如夜光般珍贵的才华谁能分辨呢。
"高怀无近趣":高尚的情怀没有近期的趣味,
"清抱多远闻":高洁的品格常有长远的声誉。
"欲识丈夫志":想要了解大丈夫的志向,
"心藏孤岳云":他的内心藏着如孤岳之云般的高远。
"长安风尘别":在长安这风尘之地分别,
"咫尺不见君":虽然距离很近却看不见你。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的五言诗,诗中既有对友人当下落第境遇的感慨,又有对其高尚品格和远大志向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以生动的比喻开篇,以“日落浊水”暗喻当时科举制度的昏暗与不公,朝廷如浊水般污浊,营造出一种昏暗、压抑的氛围,象征着温初科举下第后的困境。对比:“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通过比照世俗的情趣与清高的襟怀,凸显出温初品性的纯洁高尚。
3. 分段赏析
“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以生动的比喻开篇,“日落浊水”营造出一种昏暗、压抑的氛围,象征着温初科举下第后的困境。“夜光谁能分”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才华如同夜光般珍贵,却在这浑浊的环境中难以被人发现和赏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从品德和声誉方面对友人进行赞美。“高怀无近趣”指出友人有着高尚的情怀,不追求眼前的享乐;“清抱多远闻”说明他高洁的品格常常能获得长远的声誉。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也安慰了友人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气馁。“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进一步阐述了大丈夫应有的志向。“心藏孤岳云”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内心有着如孤岳之云般高远、纯净的志向,不被眼前的挫折所动摇。此联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也鼓励他要坚守自己的理想。“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描绘了分别的场景,“长安风尘别”点明了分别的地点和环境,长安的风尘象征着世事的纷扰和无奈。“咫尺不见君”则强调了虽然两人距离很近,但却像远隔天涯一样难以相见,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和惆怅之情。
上一篇:唐·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下一篇:唐·元稹《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