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
kǒu
hào
yòu
shì
péi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ān
shě
luó
wǎng
shì
xuān
yōu
rán
zhàng
guī
xiàng
táo
huā
yuán

译文

哪里能够得到逃脱叛军的罗网,我将振去衣上的尘土,远离尘世的喧嚣。悠然地拄着藜杖,归隐到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地方去。

逐句剖析

"安得舍罗网":哪里能够得到逃脱叛军的罗网,

# 罗网:捕鸟的罗和捕鱼的网。罗,《全唐诗》校:“一作尘。”,安得: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等得到。

"拂衣辞世喧":我将振去衣上的尘土,远离尘世的喧嚣。

# 世喧:尘世的喧。,拂衣:抖衣去尘。

"悠然策藜杖":悠然地拄着藜杖,

# 藜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策:拄杖。

"归向桃花源":归隐到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地方去。

# 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世外之地。武陵渔夫偶然间来到了土地肥沃、桑竹林立的桃花源,桃花源与世隔绝,不受当朝徭役赋税的压迫。渔人离开桃花源之后非常想念桃花源,想要再找,却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挣脱现实束缚的强烈渴望;次句继而倾诉欲远离尘世喧嚣纷扰的心境;后两句以“桃花源”般的隐居场景为喻,勾勒理想中的宁静生活图景。全诗通过直白的抒情与意象化的描绘,既抒发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向往与憧憬,也暗含对当时社会动荡、世道昏暗的感慨。其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婉,以情带景、以景寄意,短短四句便将个体的精神追求与时代的压抑氛围交融呈现,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质,以及其在乱世中对心灵栖所的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叛军俘获,囚禁于菩提寺。友人裴迪冒险前往探望,王维从其口中得知外界消息,感慨之余随口吟诗,其中两首传世。《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通过凝碧池宴乐情景,抒发对战争造成悲剧的哀伤。《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则直白地表达了对叛乱平定后获释、过上淡泊平静生活的憧憬。被囚期间历经战乱的王维,诗中既蕴含对现实混乱的无奈,也寄托着超脱世俗、回归宁静的向往,体现了乱世文人的内心挣扎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也是一首贬谪诗。表达了诗人在菩提寺被禁的处境下,迫切希望摆脱如罗网般现实困境,能够拂衣远离世间喧嚣,悠然归隐的心情,描绘了诗人渴望像隐居者一样,手持藜杖,走向如桃花源般宁静之地的愿景,体现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怎样才能摆脱这如罗网般的困境,拂衣远离尘世喧嚣”的感慨,“安得”二字强调出诗人对摆脱现状的急切渴望,体现出其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后两句“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诗人描绘了一幅归隐的画面,想象自己悠然自得地拄着藜杖,朝着桃花源走去,“悠然”一词刻画了归隐时的闲适,与前两句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题薛昌之所居》

下一篇:唐·徐夤《十里烟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