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对尊酒":整天面对着酒杯,
"嗜兴非嗜甘":喜爱的是饮酒带来的兴致而非酒的甘甜。
"终日偶众人":整天与众人相聚,
"纵言不纵谈":随意说话但不深入谈论。
"世情闲静见":世态人情在闲静中看清,
"药性病多谙":药物特性因多病而熟悉。
"寄谢嵇中散":我要向嵇中散(嵇康)传达心意,
"予无甚不堪":我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
"万卷堆床书":万卷书籍堆在床上,
"学者识其真":求学之人要认识其中真谛。
"万里长江水":长江水奔腾万里,
"征夫渡要津":远行之人要渡过重要渡口。
"养生非但药":养生不只是依靠药物,
"悟佛不因人":领悟佛法不能依赖他人。
"燕石何须辨":燕石何须去辨别,
"逢时即至珍":遇到合适时机就是珍贵之物。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首联“终朝对尊酒,嗜兴非嗜甘”:诗人开篇表明自己整日面对美酒,重点在于借酒引发兴致,而非单纯喜好酒的甘甜滋味,展现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颔联“终日偶众人,纵言不纵谈”:描述与众人相处的状态,只是随意交流,不进行深入探讨,暗示对世俗交往方式的一种态度,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自我。颈联“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阐述在闲静的状态下能够看清世情,由于自身多病所以熟悉药性,体现出诗人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对自身状况的认知。尾联“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以向嵇康寄言的方式,表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没有什么是难以忍受的,进一步强调对生活的豁达与坚韧。第二首诗:首联“万卷堆床书,学者识其真”:指出万卷书籍堆放在床上,强调学者应该去认识书中的真谛,体现对学问的重视和对学者的期望。颔联“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以长江水的奔腾和征夫要渡过重要渡口作比,象征人生如同漫长的旅程,人们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把握机遇,渡过难关。颈联“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表达对养生和领悟佛法的看法,认为养生不仅仅依靠药物,领悟佛法也不能依赖他人,强调自我的主动性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尾联“燕石何须辨,逢时即至珍”:以燕石为例,说明无需刻意去辨别其真伪,在合适的时机它就会成为珍贵之物,传达出对时机和事物价值相对性的深刻认识,深化诗歌主题。
上一篇:唐·元稹《人道短》
下一篇: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