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jìn
yún
miáo
tài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shǒu
shū
xiè
míng
zhǔ
yāo
zhāng
wéi
zhǎng
fāng
cóng
kuài
gèng
nán
àn
jié
xià
sōng
yáng
qīng
jiāng
xiǎng
náo
chuī
miǎn
jiàn
sān
fāng
zhī
bǎi
chéng
guì

译文

我亲手向圣明的君主递交奏章,如今佩戴着官印成为了地方官吏。刚刚离开会稽的官邸,又要前往汝南去率领骑兵。我手持符节来到松阳,一路上清江潺潺,军中的铙鼓声响亮。在三吴地区我摘下帽子(以表谦逊),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治理众多城池的责任重大。

逐句剖析

"手疏谢明主":我亲手向圣明的君主递交奏章,

# 手疏:亲笔写奏疏。

"腰章为长吏":如今佩戴着官印成为了地方官吏。

# 腰章:佩印章于腰间。

"方从会稽邸":刚刚离开会稽的官邸,

# 会稽邸:《汉书·朱买臣传》载,买臣免官,待诏京师,寄居会稽郡邸(汉郡守为朝见而在京师设置的住所称邸)。及拜为会稽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缓,步归郡邸。……有顷,长安厩吏(驿站掌管马匹的吏人)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驿车)去。”邸:一作郊。

"更发汝南骑":又要前往汝南去率领骑兵。

# 汝南骑:疑指天子所赐车骑。《北堂书钞》卷七四引谢承《后汉书·韩崇传》:“崇迁汝南太守,诏引见,赐车马及剑、革带。”汝南,郡名,东汉时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

"按节下松阳":我手持符节来到松阳,

# 松阳:缙云郡属县,治所在今浙江松阳县古市镇。,按节:徐行。

"清江响铙吹":一路上清江潺潺,军中的铙鼓声响亮。

"露冕见三吴":在三吴地区我摘下帽子(以表谦逊),

# 露冕:言使其冕显露于外,为人所见。东汉郭贺任荆州刺史,有殊政。其后诗文中每用“露冕”以为刺史外出的褒辞。三昊:指吴郡、吴兴、会稽,见《水经注》卷四十。

"方知百城贵":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治理众多城池的责任重大。

# 百城:指州刺史或郡太守的辖境。《后汉书·贾琮传》:“百城闻风,自然辣震。”这里借指郡太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缙云苗太守》是唐代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了苗太守接受任命,即将赴任的背景,颔联描述了太守出发的情景,颈联描绘了太守前往松阳途中的景象,尾联写太守巡视三吴地区,引发对其职责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缙云苗太守赴任途中的情景,通过对一系列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官员赴任时的庄重与威严,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赴任的关切与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于天宝年间所作,具体约为天宝十一载(753年)。彼时,苗奉倩即将前往缙云担任太守一职。缙云作为唐郡,在当时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行政意义,其治所位于今浙江丽水县西。从历史沿革看,此地历经隋代至唐初的行政区划变迁,于天宝元年更名为缙云郡,后在乾元元年又复为括州。面对友人的离去,王维以诗相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诗人开篇点明自己曾向圣明的君主呈上奏章,如今身佩官印,担任地方官吏。“手疏”体现出诗人积极向君主进言献策的姿态,“腰章”则明确了其身份地位,显示出一种荣耀与责任。“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诗人描述自己刚刚离开会稽的官邸,又要前往汝南去率领骑兵。“方从”表示行动的连续,“更发”则强调了任务的紧迫和新的挑战。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行程,手持符节来到松阳,一路上清江潺潺,军中的铙鼓声响亮。“按节”体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威严和使命,“清江响铙吹”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行军画面,江水与军乐相互映衬,增添了气势。“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诗人到达三吴地区后,摘下帽子(古代官员的一种礼仪),才真正体会到治理众多城池的责任重大。“露冕”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当地百姓的尊重和谦逊的态度。“方知”则强调了这种感悟的深刻和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初《青帝》

下一篇: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