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疏谢明主":我亲手向圣明的君主递交奏章,
# 手疏:亲笔写奏疏。
"腰章为长吏":如今佩戴着官印成为了地方官吏。
# 腰章:佩印章于腰间。
"方从会稽邸":刚刚离开会稽的官邸,
# 会稽邸:《汉书·朱买臣传》载,买臣免官,待诏京师,寄居会稽郡邸(汉郡守为朝见而在京师设置的住所称邸)。及拜为会稽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缓,步归郡邸。……有顷,长安厩吏(驿站掌管马匹的吏人)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驿车)去。”邸:一作郊。
"更发汝南骑":又要前往汝南去率领骑兵。
# 汝南骑:疑指天子所赐车骑。《北堂书钞》卷七四引谢承《后汉书·韩崇传》:“崇迁汝南太守,诏引见,赐车马及剑、革带。”汝南,郡名,东汉时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
"按节下松阳":我手持符节来到松阳,
# 松阳:缙云郡属县,治所在今浙江松阳县古市镇。,按节:徐行。
"清江响铙吹":一路上清江潺潺,军中的铙鼓声响亮。
"露冕见三吴":在三吴地区我摘下帽子(以表谦逊),
# 露冕:言使其冕显露于外,为人所见。东汉郭贺任荆州刺史,有殊政。其后诗文中每用“露冕”以为刺史外出的褒辞。三昊:指吴郡、吴兴、会稽,见《水经注》卷四十。
"方知百城贵":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治理众多城池的责任重大。
# 百城:指州刺史或郡太守的辖境。《后汉书·贾琮传》:“百城闻风,自然辣震。”这里借指郡太守。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分段赏析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诗人开篇点明自己曾向圣明的君主呈上奏章,如今身佩官印,担任地方官吏。“手疏”体现出诗人积极向君主进言献策的姿态,“腰章”则明确了其身份地位,显示出一种荣耀与责任。“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诗人描述自己刚刚离开会稽的官邸,又要前往汝南去率领骑兵。“方从”表示行动的连续,“更发”则强调了任务的紧迫和新的挑战。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行程,手持符节来到松阳,一路上清江潺潺,军中的铙鼓声响亮。“按节”体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威严和使命,“清江响铙吹”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行军画面,江水与军乐相互映衬,增添了气势。“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诗人到达三吴地区后,摘下帽子(古代官员的一种礼仪),才真正体会到治理众多城池的责任重大。“露冕”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当地百姓的尊重和谦逊的态度。“方知”则强调了这种感悟的深刻和突然。
上一篇:唐·王初《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