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ú
xiàng
gōng
jiàn
shì
cháng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jìng
tiān
xīng
nóng
yuán
huàn
xìng
líng
yōng
péng
liù
yuè
yǒu
xián
xiān
qiān
nián
zào
róng
liú
bèi
jǐn
lái
duō
tàn
guān
bān
gāo
hòu
shǎo
guò
cóng
wéi
yīng
jiā
zhù
tái
shàng
shèng
jiàn
zhōng
nán
yún
wài
fēng

译文

静享自然和谐,兴致浓厚,不因官场显达而改变本性。大鹏在六月也显得悠闲,仙鹤千年从未显露急躁。同辈纷纷叹息,官位高后少有往来。只应在露台上加筑,多看终南山云外的峰峦。

逐句剖析

"静得天和兴自浓":静享自然和谐,兴致浓厚,

"不缘宦达性灵慵":不因官场显达而改变本性。

"大鹏六月有闲意":大鹏在六月也显得悠闲,

"仙鹤千年无躁容":仙鹤千年从未显露急躁。

"流辈尽来多叹息":同辈纷纷叹息,

"官班高后少过从":官位高后少有往来。

"唯应加筑露台上":只应在露台上加筑,

"剩见终南云外峰":多看终南山云外的峰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律诗。刘禹锡巧妙运用比喻与象征,如以“大鹏”喻自由,“仙鹤”象征高远之志,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与表现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与反衬,如“流辈尽来多叹息”与“官班高后少过从”,凸显了自身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洁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写于开成三年(838年)九月至开成四年(839年)八月之间。据《旧唐书》记载,牛僧孺由东都留守升任左仆射;开成四年八月,他又被任命为检校司空同平事,兼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这一时期,白居易与牛僧孺交往密切,诗中可能反映了牛僧孺升迁后的心境与生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将“大鹏”与“仙鹤”赋予人的情感,说“大鹏六月有闲意,仙鹤千年无躁容”,增强了诗意的生动性。对比:将“流辈尽来多叹息”与“官班高后少过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与对自然的亲近。

2.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诗人静享自然和谐,兴致浓厚,不因官场显达而改变本性。诗人以“天和”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以“宦达性灵慵”暗指官场的浮华与疲惫,形成鲜明对比。颔联通过拟人手法,将大鹏与仙鹤赋予情感,描绘了大鹏在六月悠闲自在、仙鹤千年从容不迫的形象。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宁静与从容,反衬世俗的浮躁与喧嚣,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颈联转向对世俗的描写,指出同辈人因追逐名利而叹息,官位高升后却少有人来往。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官场的虚华与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对世俗的疏离感。尾联以“加筑露台”和“终南云外峰”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追求。露台上远眺终南山,象征着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其能保持高尚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惜小园花》

下一篇:唐·陆龟蒙《萤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