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g
yuè
shí
wén
jīng
yǒu
dēng
hèn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yuè
dēng
shān
mǎn
xiāng
chē
bǎo
niǎn
ài
tōng
shēn
xián
zhōng
xīng
shèng
xiū
zhú
xiāng
rén
sài

译文

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逐句剖析

"月色灯山满帝都":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

# 帝都:指京城。,灯:灯光。

"香车宝辇隘通衢":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

# 隘通衢:谓拥挤于道路。隘,拥挤堵塞。,香车宝辇:指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宝辇,指用金银和宝石镶饰的车。

"身闲不睹中兴盛":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

"羞逐乡人赛紫姑":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 赛紫姑:即举行迎紫姑的赛会。赛,旧俗以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的仪式。紫姑,俗称“坑三姑娘”,厕神名,民间旧俗元夕之夜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以问祸福。,乡人:指乡里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以作者听闻京城元宵灯会为主题,前两句借助想象描绘出京城灯会时月色与灯光交映、车马拥堵的热闹场景;后两句则抒发自己闲居于此,无法参与盛会,更无法为国家效力的羞愧与感慨。写作上,运用想象手法营造氛围,以景衬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常,却饱含深情,深刻展现出诗人渴望摆脱无为状态,积极献身国家的急切心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是李商隐所作。他听闻京城有热闹灯市却无法前去观赏,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关于具体创作时间存在争议,一说为唐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因文宗开成中有建灯迎三宫太后之事;一说为唐武宗会昌(841—846)末,当时他在永安闲居,恰逢武宗朝回纥被破、泽潞平定,而他因丁忧不能参与庆典;还有一说为唐宣宗时,他从东川返回后病居郑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想象描绘出京城元宵夜月色灯光满布、香车宝辇拥堵的热烈气氛,同时表达了自己闲居无为的羞愧,体现了诗人不愿无所事事,渴望献身国家的殷切心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前两句“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诗人虽未亲见京城元宵夜景,却通过想象,描绘出月色与灯光交相辉映,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的热闹画面,极力渲染出热烈气氛。对比:将前两句想象中京城元宵夜的繁华热闹,与后两句“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所展现的自己闲居家中,无法参与盛会、报效国家的现实状况进行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渴望献身国家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首句“月色灯光满帝都”,诗人用“月色”与“灯光”点明正月十五夜的时间与场景,“满”字生动展现出京城元宵夜,月光与花灯交相辉映,整个帝都沉浸在一片明亮绚烂之中的热闹灯景。次句“香车宝辇隘通衢”,从灯景延伸至人,描绘出元宵夜人们倾巢而出赏灯的情景,百姓成群结队,达官显贵驾着华美的车辆,使得街道拥堵,渲染出京城元宵夜热闹非凡、人潮涌动的热烈氛围。后两句“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人从想象中的京城繁华回到自身闲居的现实,因自己无法目睹国家中兴的盛况,且闲居无所作为,羞于像乡人一样去参加迎紫姑的赛会,深刻表达出诗人渴望为国家效力却不得的遗憾与惭愧之情。

4. 作品点评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以平常语言展现出独特情感。李商隐通过想象将京城元宵夜的热闹繁华刻画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对月色灯光、香车宝辇的描绘,为后两句情感的抒发做足铺垫。后两句从想象跌回现实,“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直白地表达出因闲居无法报效国家的遗憾,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整首诗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真挚情感打动读者,展现出诗人渴望为国家效力的热忱,体现了其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赛紫姑,问吉凶也。身既废弃,有何吉凶可问?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殊无佳处。

清纪昀《抄诗或问》

# 不为误灯期,悲身闲也。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洛阳有愚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