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shān
xià

朝代:唐作者:王湾浏览量:2
qīng
shān
wài
xíng
zhōu
绿
shuǐ
qián
cháo
píng
liǎng
àn
kuò
fēng
zhèng
fān
xuán
hǎi
shēng
cán
jiāng
chūn
jiù
nián
xiāng
shū
chù
guī
yàn
luò
yáng
biān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逐句剖析

"客路青山外":旅途在青山外,

# 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旅途。

"行舟绿水前":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 悬:挂。,风正:顺风。

"海日生残夜":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

# 残夜:夜将尽之时。,海日:海上的旭日。

"江春入旧年":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 江春:江上的春天。

"乡书何处达":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 乡书:家信。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冬末春初停船在北固山下时看到的景色:青翠的山峦、碧绿的江水、涨满的潮水、宽阔的江岸,构成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诗中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流露出开阔的心境。诗的开头用两句对仗工整的句子,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心情。第二联描写江上行船的景象,潮水涨平,江风和顺,视野开阔。第三联写拂晓时分行船所见,虽然文字对仗工整,却包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最后两句看到大雁南飞,引发了思念亲人的情感,与开头的思乡主题相呼应。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写景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切,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歌风格雄浑壮美,富有韵律美感,因此一直被人们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元年进士,官荥阳主簿、洛阳尉。王湾常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其诗流传不多,现存仅10首。其中《次北固山下》风格壮美,意境开阔,尤为著名。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湾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常往返于吴楚两地。江南秀美的山水让他十分喜爱,也受到当时吴中地区诗人清新诗风的影响,因此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其中便有这首《次北固山下》。这首五言律诗最早收录在唐代芮挺章编纂的《国秀集》里。诗作写于一年冬末春初,当时王湾从楚地前往吴地,沿着长江向东而行。当船行至北固山下时,江潮涨满,两岸显得格外开阔;残余的夜色中,北归的大雁掠过天空。眼前的景象触动了他心中的思绪,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关于行旅的诗。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海日”拟人化,仿佛太阳是从残夜中“诞生”的,赋予其生命感。将“江春”拟人化,好像春天主动“闯入”旧年,生动表现了季节更替的动态。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阔与生机又暗含了时光流转、新旧交替的哲理。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仗工整,读起来流畅自然。“青山”二字直接点出题目里的北固山。诗人乘船前行,眼前是碧绿的江水,远处是青翠的山峰,更远处的客路延伸向远方。这种先写旅途再写行船的写法,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在江南,心却思念着故乡,这种漂泊感与结尾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江面景象。"潮平两岸阔"是说春潮上涨,江水几乎与岸齐平,显得江面格外开阔。接着“风正一帆悬”更为传神,只有既顺风又和风,船帆才能笔直高挂。这个“正”字既包含风向的顺遂,也含有风力适中的意思。看似简单的船帆画面,实际上展现出江面宽阔、水流平缓、天空高远的壮丽景象。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夜航情景。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边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间的流转,让人感受到新的一天和新的季节即将开始。诗人用“生”和“入”两个字,把太阳和春天写得好像有了生命,主动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两句不仅写景准确,还蕴含着生活哲理: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最后两联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飞过天空,想起“雁足传书”的说法,便想请大雁捎信给洛阳的家人。这两句承接前面所写的旅途景色,又与开头的客路相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之情。

4. 作品点评

此首五律虽凭颈联名动当时、流传后世,却非仅有两处妙句;通观全篇,亦甚为协调隽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 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绝。与少陵“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种笔墨。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

# 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或作“两岸失”,非是。凡波浪汹涌,则隔岸不见,波平岸始出耳。“阔”字正与“平”字相应,犹“悬”字与“正”字相应。若使斜风,则帆欹侧不似悬矣。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 皇甫子循曰:王湾《北固》之作,燕公揭以表署,才闻两语,已叹服于群众;“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曾不终篇,遽增悲于时主,美岂在多哉!中联真奇秀而不朽。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凡登览皆可用。“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凡燕集皆可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之名奚与?“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奉先之殳奚存?而皆妙绝干古,则诗之所尚可知。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

# 三四工而易拟,五六太淡而难求。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潮平”二语,俚气殊甚。“海日生残夜”,略有景色,“江春入旧年”,此溷语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高奇与日月常新,非摹仿可得。

明邢昉《唐风定》

# 大历以后无此等气格矣。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力量酣足。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潮平”一联写得宏阔,非复寻常笔墨。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陈德公先生曰:……盖是侵晓行舟,复值岁前春旦,字字工刻,作语故极婉琢,足以脍灸一时。评:五六“残夜”、“旧年”,字法作意不必言,著“海”、“江”二字更为增致。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此篇写景寓怀,风韵洒落,佳作也。“生”字、“入”字淡而化,非浅浅可到。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徐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送友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