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dǒ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5
qiān
huáng
yún
bái
xūn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chóu
qián
zhī
tiān
xià
shuí
rén
shí
jūn
liù
piāo
yáo
lián
jīng
luò
shí
nián
zhàng
pín
jiàn
yīng
wèi
jīn
xiāng
féng
jiǔ
qián

译文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逐句剖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

# 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昏暗,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千里:一作“十里”。

"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 雪纷纷:大雪飘落。《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三家雰作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

# 知己:指彼此互相了解而感情深厚的人。,莫愁:指不要发愁。

"天下谁人不识君":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 君:是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董大。,谁人:哪个人。

"六翮飘飖私自怜":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

#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六翮,鸟翅上的大羽毛,喻指有志之士的非凡才智。《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飘飖,飘动。

"一离京洛十余年":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 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丈夫贫贱应未足":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

# 足:敦煌选本作“定”。

"今日相逢无酒钱":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为送别诗之作。高适是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风雄浑质朴,多反映民间疾苦。这两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冬,当时高适仕途不顺,生活困窘,与同样处境不佳的董大在睢阳相逢又分别,有感而发写下诗篇。第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日暮黄昏、大雪纷飞、北风劲吹、孤雁南飞的荒寒壮阔画面,借景抒发内心的离情别绪;后两句笔锋一转,以豪迈之语劝慰友人,不要担忧前路难遇知己,凭你的才能声名,天下人都知晓你,尽显诗人的豁达与对友人的信心。第二首“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前两句诗人自叹如鸟儿羽翼飘零,离开京城多年漂泊无依;后两句既是对友人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大丈夫不应因贫贱而自弃,即便相逢连酒钱都拿不出,也要保持乐观,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两首诗虽写离别,却一扫缠绵哀伤,以慷慨豪迈之调,尽显真挚友情与豁达胸怀,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组诗。这组送别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冬,至于诗中送别对象“董大”究竟是谁,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敦煌选本《唐诗选》残卷里,这两首诗的次序与常见版本不同,诗题写作《别董令望》,但“董令望”其人已难以考证。有学者推测,“董大”或许就是当时极负盛名的琴师董庭兰。回顾高适的人生轨迹,他于开元二十六年(738)离开京城返回宋中,到天宝六载恰好十年,与诗中“一离京洛十馀年”的描述相符;而“今日相逢无酒钱”一句,则体现出他当时囊中羞涩,可推断写作此诗时他还未担任封丘尉。天宝六载春,吏部尚书房琯遭贬出朝,其门客董庭兰也随之离开长安。彼时,高适仕途不顺,生活困窘。就在这一年冬天,他与董庭兰在睢阳(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南)相遇又分别,有感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组诗,也是一组送别诗它描绘了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后又将分别的场景,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刻画,营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第一首诗着重刻画董大,开篇描绘送别时那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体现出董大处于困顿不顺的境遇,随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广阔胸襟。第二首诗则主要聚焦自身,先回顾自身十年漂泊不定的生涯,后既对友人加以勉励,也是自我激励,以一种独特的调侃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两首诗均以质朴的语言,豪迈的格调,生动地体现出盛唐诗歌独有的气象与韵味。

2. 写作手法

白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运用了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日暮黄昏、大雪纷飞的景象,为离别渲染氛围。直抒胸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对友人的鼓励与宽慰,尽显豪迈之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在书写别离时,彻底摒弃了缠绵忧怨的陈旧格调,展现出开阔的胸襟与雄壮豪迈的气势,完全可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所营造的情境相媲美。前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别时景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诗人以内心的真挚,抒发别离心绪,故而情感深沉;以开阔的胸襟,叙述眼前景色,所以意境悲壮。落日时分,黄云漫天,原野苍茫,唯有北方冬日才有这般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便难免会损伤其雄浑气势。高适在此处尽显高手风范。日暮黄昏之际,又逢大雪纷飞,在北风呼啸中,只见远空孤雁出没于寒云之间,让人不禁心生日暮天寒、游子将往何处的感慨。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沦落至此,几乎让人悲痛到无泪可流。也正因如此,知己才更难以释怀。这两句通过叙写景物,展现出内心的郁积之情,虽未提及人事,却让人仿佛置身于风雪之中,仿佛能听到山巅水涯有壮士的仰天长啸,意境开阔悲壮,为后文抒情蓄足了气势。此处若不尽全力铺陈,便无法凸显下文转折的精妙,也难以体现下文言辞的委婉、用心的良苦、友情的深厚以及别意的凄酸。后两句则直接抒发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对朋友的劝慰之语。话语说得响亮有力,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与力量,激励着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正因为彼此是知音,说话才如此质朴豪爽;又因为朋友沦落,才以希望作为慰藉。第二首诗主要是写诗人自身。“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这两句表明诗人十多年前离开京城,如今正四处浪游。“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既是对董大的勉励,也是自我激励,结尾处的调侃之语体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这两句可以看出,当时诗人还处于连买酒钱都没有的“贫贱”处境,生活穷困不堪。但他并未因此而沮丧沉沦,而是想着要振翅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然难以掩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登高》

下一篇: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