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白日曛":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
# 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昏暗,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千里:一作“十里”。
"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 雪纷纷:大雪飘落。《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三家雰作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
# 知己:指彼此互相了解而感情深厚的人。,莫愁:指不要发愁。
"天下谁人不识君":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 君:是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董大。,谁人:哪个人。
"六翮飘飖私自怜":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
#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六翮,鸟翅上的大羽毛,喻指有志之士的非凡才智。《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飘飖,飘动。
"一离京洛十余年":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 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丈夫贫贱应未足":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
# 足:敦煌选本作“定”。
"今日相逢无酒钱":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组诗,也是一组送别诗它描绘了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后又将分别的场景,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刻画,营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第一首诗着重刻画董大,开篇描绘送别时那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体现出董大处于困顿不顺的境遇,随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广阔胸襟。第二首诗则主要聚焦自身,先回顾自身十年漂泊不定的生涯,后既对友人加以勉励,也是自我激励,以一种独特的调侃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两首诗均以质朴的语言,豪迈的格调,生动地体现出盛唐诗歌独有的气象与韵味。
2. 写作手法
白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运用了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日暮黄昏、大雪纷飞的景象,为离别渲染氛围。直抒胸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对友人的鼓励与宽慰,尽显豪迈之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在书写别离时,彻底摒弃了缠绵忧怨的陈旧格调,展现出开阔的胸襟与雄壮豪迈的气势,完全可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所营造的情境相媲美。前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别时景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诗人以内心的真挚,抒发别离心绪,故而情感深沉;以开阔的胸襟,叙述眼前景色,所以意境悲壮。落日时分,黄云漫天,原野苍茫,唯有北方冬日才有这般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便难免会损伤其雄浑气势。高适在此处尽显高手风范。日暮黄昏之际,又逢大雪纷飞,在北风呼啸中,只见远空孤雁出没于寒云之间,让人不禁心生日暮天寒、游子将往何处的感慨。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沦落至此,几乎让人悲痛到无泪可流。也正因如此,知己才更难以释怀。这两句通过叙写景物,展现出内心的郁积之情,虽未提及人事,却让人仿佛置身于风雪之中,仿佛能听到山巅水涯有壮士的仰天长啸,意境开阔悲壮,为后文抒情蓄足了气势。此处若不尽全力铺陈,便无法凸显下文转折的精妙,也难以体现下文言辞的委婉、用心的良苦、友情的深厚以及别意的凄酸。后两句则直接抒发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对朋友的劝慰之语。话语说得响亮有力,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与力量,激励着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正因为彼此是知音,说话才如此质朴豪爽;又因为朋友沦落,才以希望作为慰藉。第二首诗主要是写诗人自身。“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这两句表明诗人十多年前离开京城,如今正四处浪游。“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既是对董大的勉励,也是自我激励,结尾处的调侃之语体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乐观向上的态度。从这两句可以看出,当时诗人还处于连买酒钱都没有的“贫贱”处境,生活穷困不堪。但他并未因此而沮丧沉沦,而是想着要振翅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然难以掩盖。
上一篇:唐·杜甫《登高》
下一篇:唐·王湾《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