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初击浪":三千里的征途刚开始如波浪起伏,
"九万欲抟空":欲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
"天地犹惊否":天地是否也为之震惊,
"阴阳始遇蒙":在阴阳交汇之初,万物开始萌发。
"存贞期历试":保持忠贞之心,期待经历考验,
# 贞:一作身。
"佐贰伫昭融":辅佐君王的愿望正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多谢时康理":感谢这太平盛世的治理,
"良惭实赖功":实在惭愧的是自己并未立下多少功劳。
# 实赖:一作宝剑。
"长怀问鼎气":心中一直怀着争夺天下的豪情,
"夙负拔山雄":早年便已具备力能扛鼎的英雄气概。
"不学刘琨舞":不学刘琨闻鸡起舞的勤勉,
"先歌汉祖风":却先效仿汉高祖刘邦的豪迈风采。
"英髦既包括":杰出的人才已被广泛收罗,
"豪杰自牢笼":豪杰们自然也尽归掌握之中。
"人事一朝异":世事一旦发生变化,
"讴歌四海同":天下百姓皆会为之歌唱称颂。
# 歌:一作谣。
"如何昔朱邸":昔日豪华的王府,
"今此作离宫":如今却变成了远离京城的行宫。
"雁沼澄澜翠":池塘清澈碧绿,大雁栖息其中,
"猿岩落照红":夕阳映照山岩,猿猴的身影显得格外鲜红。
"小山秋桂馥":秋天的小山上桂花飘香,
# 秋:一作余。
"长坂旧兰丛":长长的山坡上是往日的兰草丛生之地。
"即是淹留处":即使在此停留许久,
"乘欢乐未穷":也能感受到无穷的欢乐与满足。
"朕昔在初九":朕昔日如《易经》“初九”之潜龙,
"佐贰此州":在此州任副职(潞州别驾)。
"未遇扶摇之力":未得鲲鹏扶摇直上的机遇,
"空俟海沂之咏":徒然等待如《海沂》之诗的治世颂歌。
"洎大横入兆":直到占卜得“大横”吉兆,
"出处斯易":进退命运从此改变,
"一挥宝剑":挥剑定乾坤,
"遽履瑶图":骤然登上天子之位。
"承历数而顺讴谣":承天命而顺应万民歌颂。
"著天衣而御区夏":身着帝王华服统御天下。
"嗟乎":可叹啊!
"向时沉默":往昔沉默蛰伏,
"驾四马而朝京师":驾四马之车入京朝拜,
"今日逍遥":今日自在巡行,
"乘六龙而问风俗":乘六龙御驾体察民情。
"爰因巡省":因巡幸之故,
"途次旧居":途经旧居,
"山川宛然":山川如昔,
"人事无间":人事已非,
"忽其鼎革":忽觉朝代更迭,
"周游馆宇":遍览旧时宫室,
"触目依然":所见景象仍如往昔。
"虽迹异汉皇":虽行迹不同于汉高祖(刘邦),
"而地如丰邑":但此地犹如其故里丰邑,
"击筑慷慨":击筑高歌慷慨之情,
"酌桂留连":酌饮桂花酒流连忘返,
# 桂:案:《纪事》作杯。
"空想大风":遥想汉祖《大风歌》之壮怀,
"题兹短什":遂题此短诗。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1. 分段赏析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天地犹惊否,阴阳始遇蒙”开篇化用《庄子·逍遥游》典故,“三千击浪”喻鹏鸟初飞,“九万抟空”指扶摇直上九万里,以磅礴气势暗喻早年励精图治的雄心。后两句通过设问“天地犹惊否”,强化政治变革带来的震撼,阴阳交会、蒙昧初开的意象,暗含开创盛世的自我期许。“存贞期历试,佐贰伫昭融。多谢时康理,良惭实赖功”转入执政反思,“存贞”强调坚守正道,“历试”指历经考验。后两句展现帝王谦抑之态,“多谢”“良惭”的措辞,既肯定太平治世(时康理),又自谦功绩实赖群臣(实赖功)。“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通过双重历史意象形成对比:前两句用“问鼎”“拔山”展现强势进取,后两句否定晋代刘琨的悲壮舞剑,选择效仿汉高祖的《大风歌》,表明推崇开创基业而非固守悲情的统治理念,彰显政治取舍。“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人事一朝异,讴歌四海同”以“牢笼”喻人才收罗,展现盛唐人才济济之况。“人事异”与“讴歌同”形成张力,既承认政权更迭的现实,又强调四海承平的治世成果,暗含对政治遗产的评价。“如何昔朱邸,今此作离宫。雁沼澄澜翠,猿岩落照红。小山秋桂馥,长坂旧兰丛。即是淹留处,乘欢乐未穷”末段聚焦现实场景,“朱邸”(旧王府)与“离宫”的今昔对比,引出细腻的景物描写。雁沼翠波、猿岩夕照的色彩映衬,秋桂兰丛的嗅觉意象,共同构建出繁华褪去后的静谧之境。结句“乘欢乐未穷”的旷达,将历史沉思归于现实享乐,体现帝王特有的情境处理方式。
上一篇:唐·白居易《洛阳有愚叟》
下一篇:唐·韦应物《夏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