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愚叟":洛阳有个看似愚笨的老人,
"白黑无分别":他分不清黑白对错。
"浪迹虽似狂":他的行为虽然看似狂放不羁,
"谋身亦不拙":但其实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并不笨拙。
"点检盘中饭":看看他盘中的饭,
"非精亦非粝":既不算精致,也不算粗糙。
"点检身上衣":看看他身上的衣服,
"无余亦无阙":既没有多余,也不缺什么。
"天时方得所":天气正合适,
"不寒复不热":既不寒冷也不炎热。
"体气正调和":身体状态很好,
"不饥仍不渴":既不饿也不渴。
"闲将酒壶出":闲暇时提着酒壶出门,
"醉向人家歇":喝醉了就随便在别人家休息。
"野食或烹鲜":在野外吃饭时,有时会煮些新鲜的食物,
"寓眠多拥褐":睡觉时常常裹着粗布。
"抱琴荣启乐":他抱着琴像荣启期一样快乐,
"荷锸刘伶达":扛着锄头像刘伶一样豁达。
"放眼看青山":他随意地欣赏青山,
"任头生白发":任凭白发长出。
"不知天地内":不知道在这天地之间,
"更得几年活":还能活几年。
"从此到终身":从现在开始直到生命尽头,
"尽为闲日月":这些日子都将是悠闲自在的时光。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洛阳有愚叟,白黑无分别。”诗人开篇点明“愚叟”的形象,他不分黑白,不辨是非,看似愚钝,实则超脱世俗的纷争。第三、四句:“浪迹虽似狂,谋身亦不拙。”“浪迹”描绘了愚叟的行踪不定,看似狂放不羁,但诗人又说“谋身亦不拙”,暗示其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一种随性而不失智慧的生活态度。第五、六句:“点检盘中饭,非精亦非粝。”诗人通过对愚叟饮食的描写,展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与知足。盘中的饭虽不精致,但也并非粗劣,体现了一种适中的生活哲学。第七、八句:“点检身上衣,无余亦无阙。”进一步描写愚叟的衣着,既不奢华也不破旧,恰到好处,反映了其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第九、十句:“天时方得所,不寒复不热。”诗人描绘了愚叟所处的环境,天气适宜,不冷不热,暗示其生活状态的舒适与自在。第十一、十二句:“体气正调和,不饥仍不渴。”从身体状态入手,说明愚叟健康无虞,生活无忧,进一步强调其生活的安逸与满足。第十三、十四句:“闲将酒壶出,醉向人家歇。”愚叟闲来无事,提壶饮酒,醉后随意在人家歇息,展现了其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第十五、十六句:“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诗人继续描写愚叟的生活细节,他在野外或烹制鲜美的食物,或拥褐而眠,生活随性而自然。第十七、十八句:“抱琴荣启乐,荷锸刘伶达。”通过“抱琴”“荷锸”等细节,诗人将愚叟比作荣启期和刘伶,赋予其高雅与豁达的气质。第十九、二十句:“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愚叟放眼看青山,任凭白发长出,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后四句:“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诗人以愚叟的口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豁达心态。
下一篇: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