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奈荒城畔":实在受不了荒凉的城边,
"那堪晚照中":更难以承受傍晚的残照里。
"野晴霜浥绿":野外天气晴朗,霜露沾湿,还带着绿色,
"山冷雨催红":山间气候寒冷,雨水催促,渐渐转红。
"游子灞陵道":游子在灞陵的道路上,
"美人长信宫":美人幽居在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平常地处在一年将尽之时,
# 居:一作俱。《英华》《张本》作“俱”。
"摇落意无穷":面对红叶摇落引发无尽的感慨。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从内容主题看,开篇点明红叶所处的荒凉城畔与晚照环境,“不奈”“那堪”强化了无奈与不堪之情,奠定全诗凄凉基调。语言上,用词质朴却情感强烈,直白地传达出对红叶处境的怜惜。表达技巧上,借景抒情,为后文对红叶的进一步描绘和情感抒发蓄势。颔联“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形象塑造上,描绘出野外晴天时霜露沾湿使红叶仍带绿意,山间冷雨中风雨催促让红叶转红的鲜明画面。语言方面,“浥”“催”二字炼字精妙,生动展现出自然环境对红叶色彩的影响。表达技巧上,运用对仗,句式工整,从视觉角度细腻呈现红叶在不同天气下的色彩变化,借景抒情,蕴含着时光流转、自然变迁的感慨。颈联“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内容主题上,运用“灞陵道”“长信宫”的典故,将游子漂泊、思归之情与美人幽居深宫、寂寞哀怨之感融入对红叶的描写中,拓展诗歌内涵。表达技巧上,以典故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将红叶与人间的羁旅、宫怨之情相联系,丰富了诗歌意蕴。尾联“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内容主题上,直接抒发诗人在岁暮时节面对红叶摇落的无尽感慨,“等闲”与“意无穷”形成反差,强化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惆怅。语言风格简洁而深沉,直抒胸臆,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对人生境遇、自然兴衰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唐·王绩《初春》
下一篇:唐·卢纶《皇帝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