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住世忘世纷":齐一和尚活在世上时,能抛开世间的纷扰,
"暂来复去谁能分":他短暂来到这世间又离去,谁能分得清其中缘由呢。
"身寄虚空如过客":他的身躯寄于天地之间,就像过往的旅客,
"心将生灭是浮云":他的心看待生死存亡,如同天上的浮云。
"萧散浮云往不还":那自在飘散的浮云一去不返,
"凄凉遗教殁仍传":他留下的教诲虽已离世却依然流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我满怀愁绪在旧地看着两棵树依然存在,
"空堂只是一灯悬":空荡荡的佛堂里,只有一盏灯悬挂着。
# 是:一作见。
"一灯长照恒河沙":那一盏灯长久地照耀着如恒河沙粒般繁多的众生,
"双树犹落诸天花":两棵树旁仿佛仍有天上的花瓣飘落。
"天花寂寂香深殿":天上的花瓣静静地散发着香气,弥漫在深邃的殿堂,
"苔藓苍苍闭虚院":青苔一片深绿,遮掩着寂静的庭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从前我曾虔诚地去拜访他的禅房,
"常接微言清道机":常常聆听他精微的言辞,领悟佛法的玄机。
# 清:一作亲。
"今来寂寞无所得":如今再来这里,只觉寂寞空虚,什么也得不到,
"唯共门人泪满衣":只能和他的弟子们一起,泪水湿透了衣裳。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描绘齐一和尚的形象,“忘世纷”写出他超脱世俗的心境,“如过客”“是浮云”用比喻手法,将他的身世与心境比作过客和浮云,既表现其一生漂泊不定,又凸显其淡泊超脱的品格,为后文的悼念埋下伏笔。接下来四句转入对和尚离世后的追思,“浮云往不还”呼应前文,暗指和尚已逝,“遗教殁仍传”则体现其精神与教诲的留存。“双树在”“一灯悬”以眼前实景寄托哀思,旧地依旧而人已远去,“愁”字直接点出伤感之情。“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两句,用“恒河沙”“诸天花”等带有佛教意味的意象,既契合和尚的僧侣身份,又以“长照”“犹落”暗示其精神的永恒,赋予景物象征意义。“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进一步描写影堂的寂静,“寂寂”“苍苍”等叠词渲染出清幽肃穆的氛围,“閟虚院”则凸显此地的荒凉与冷清,强化了悼念的悲戚感。最后四句通过今昔对比抒发情感,“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回忆往昔与和尚探讨禅理的情景,充满敬意与怀念;“今来寂寞无所得,唯共门人泪满衣”则写如今故地重游却不见其人,“寂寞无所得”道尽失落,“泪满衣”将悲伤之情推向高潮,真挚地表达了对亡僧的深切哀悼。
上一篇:唐·崔翘《郑郎中山亭》
下一篇:唐·王翰《古蛾眉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