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茎澹荡碧":长有小刺的花茎随着水波荡漾而摆动,
# 碧:一作绿。,澹荡:荡漾。,刺茎:带刺的茎。
"花片参差红":呈现着一片碧绿色,花瓣多姿,红色参差交错。
"吴歌秋水冷":夜晚的吴歌阵阵传来,秋水一片清冷,
# 吴歌:吴声歌曲中多有咏唱荷花之作。
"湘庙夜云空":湘庙在夜空中的云彩下,空空荡荡。
# 湘庙:即湘妃庙。湘妃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均嫁给舜。后舜南巡时死于路上,二女闻讯痛哭前往,眼泪洒在竹子上形成无数斑点,后世斑竹因此而得名。二女痛哭过后投身与湘江,自溺而死。后人为纪念她们而立庙。
"浓艳香露里":芙蓉馨香浓郁,飘散四处,花映入水里,
# 浓艳:指荷花。
"美人青镜中":倒影婆娑,姿态更显优美,香气也像溶于水中。
# 青镜:指澄静的荷塘水。青:一作清。,美人:喻指荷花。
"南楼未归客":在练塘东这里竟然整整地消磨了一个晚上,
# 未归客:作者自称。,南楼:为思念故人未归之典。典出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云:“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即十五日)夕。圆景早已满,佳人殊未适(来)。”
"一夕练塘东":不觉得时光过得如此之快!
# 练塘:地名,即练湖,在江苏丹阳县西北。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歌以芙蓉为核心意象,通过细腻的物象刻画与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既赞颂了芙蓉的浓艳冷寂之美,又借物喻己,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心境与身世飘零之叹。
2. 写作手法
化用:“湘庙夜云空”一句化用湘妃(娥皇、女英)投江自尽的典故。湘妃因舜帝南巡而亡,泪洒斑竹,后世立庙祭祀。此典既点明芙蓉生长的湘楚地域背景,又暗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婉,与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形成呼应。拟人:“美人青镜中”将芙蓉倒映于清水的姿态比作美人临镜自照。通过这一拟人化描写,芙蓉的艳丽与孤寂被赋予人格化特征,既赞其美,又暗含诗人对自身才华无人赏识的感伤。虚实相间:“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实写芙蓉,暗含诗人对“冷艳”的感知,“南楼未归客”以实景收束,虚实相生中透露出凄艳氛围。对比:“美人清镜中”一句,以美人临镜自照来类比芙蓉映于水中的绰约风姿。而“浓艳香露里”的描绘,并非单纯沉溺于绮丽香艳之景,而是巧妙地让“浓艳”的热烈与“空冷”的孤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互碰撞,从而强烈地凸显出诗人独特的感官体验与情感触动。象征:芙蓉“冷艳”的特质象征诗人高洁孤傲的品格;其“孤芳自赏”则暗喻诗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境遇。
3. 分段赏析
首联“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宛如运用特写镜头,细腻入微地勾勒出荷花的独特风姿。瞧那荷花的绿茎,其上布满了细密的小刺,在轻柔的清风中,无数花茎悠悠摇曳,交织出一片醉人的碧绿,似是大自然精心绘就的绿色画卷。而那荷花艳红的花瓣,色泽深浅不一,高低错落有致,尽显参差不齐之美,仿佛是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随意却又精妙地挥洒着色彩。颔联“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则将笔触拓展至荷花开放的广袤地域。“吴歌”,指的是南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它宛如一条灵动的文化纽带,流传于如今南京一带的江南水乡。而“湘庙”,乃是湘水女神之庙。相传舜帝南巡时,二妃娥皇、女英前往寻觅,不幸溺死于湘水,而后化为湘水女神,百姓们为表纪念,便为她们立庙祭祀。这两句巧妙融合神话传说,从辽阔的空间维度与悠远的时间跨度,生动描绘了荷花生长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更添几分浪漫绮丽的色彩。颈联“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着重刻画荷花的浓郁香气与娇美姿容。荷花那馥郁的香气,随着微风轻盈飘散,仿佛是无形的丝线,将周遭的一切都紧紧缠绕。就连那缀连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似乎也被这香气所浸染,透着丝丝芬芳。下句运用拟人手法,以“美人”来代指荷花。“清镜”,指的便是那澄澈的池水。荷花亭亭玉立于水面,恰似一位正值妙龄的少女,花容月貌,楚楚动人。其清丽的身影倒映在如镜的池水中,更添无限风韵,让人为之陶醉。尾联“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练塘”,即练湖,也就是如今南京玄武湖的别称。此联中,诗人直抒观赏荷花时的心境。他远离故乡,漂泊天涯,故而自称“南楼未归客”。当他漫步于练塘岸边,沉醉于“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的荷花盛景时,仿佛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与烦恼,乐而忘返,竟不知不觉在湖边逗留了整整一个夜晚,沉浸在这荷花的世界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4. 作品点评
诗前两句实写芙蓉之态;三四句宕开,以虚境渲染氛围。五六句借物喻人,融身世之感,虚实相间。尾联则点明观者,暗含物我相通。全诗设色浓丽,情调凄凉,成冷艳之风。
上一篇:唐·贾岛《盐池院观鹿》
下一篇:唐·刘沧《江楼月夜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