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
huā

朝代:唐作者:崔橹浏览量:1
yǐng
qíng
làng
shì
yān
hèn
tài
jiān
yán
nián
qīng
xiǎo
xiāng
fàn
piàn
hóng
shí
duò
huà
rén
chuán
rén
jiān
yǒu
yīng
nán
huà
hòu
chén
gèng
hǎo
lián
xiàn
duàn
cháng
míng
fēng
jiāo
qiè
zuì
yāo
piān

译文

晴浪中花影摇曳,烟霭里姿态翩跹,似含愁恨却默默无语,日复一日如度华年。轻雾缭绕,仿佛与清晨的斋饭香气融合,一片红瓣偶尔飘落,坠入那超脱尘世的船舟之间。人间纵有妙笔也难以描绘这般神韵,雨后洗净纤尘,更令人怜爱万千。多少断肠的情愫难以名状,她倚着风,娇弱羞怯,似醉的腰肢轻轻斜偏。

逐句剖析

"影欹晴浪势欹烟":晴浪中花影摇曳,烟霭里姿态翩跹,

# 欹:斜倚。

"恨态缄言日抵年":似含愁恨却默默无语,日复一日如度华年。

# 缄言:闭口不语。

"轻雾晓和香积饭":轻雾缭绕,仿佛与清晨的斋饭香气融合,

# 香积饭:僧寺的饭食,指素食。

"片红时堕化人船":一片红瓣偶尔飘落,坠入那超脱尘世的船舟之间。

# 化人:佛教谓神、佛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为化人。

"人间有笔应难画":人间纵有妙笔也难以描绘这般神韵,

"雨后无尘更好怜":雨后洗净纤尘,更令人怜爱万千。

"何限断肠名不得":多少断肠的情愫难以名状,

# 名:称说。

"倚风娇怯醉腰偏":她倚着风,娇弱羞怯,似醉的腰肢轻轻斜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莲花》是唐代诗人崔橹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莲花的形态与神韵,全篇围绕“影欹晴浪势欹烟”展开,通过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意象群,展现莲花在烟水迷蒙中的清丽姿态。首联以双“欹”字勾勒莲茎倚波而立的摇曳之态,暗含“恨态缄言”的拟人化愁绪;颔联引入“香积饭”“化人船”等佛家意象,将晨雾与莲香交融的轻盈感与落英逐水的幻灭感并置,形成视觉与嗅觉的复合意境。颈联以“人间有笔应难画”强调自然造化的不可摹写,转而聚焦雨后无尘的洁净之美;尾联以“倚风娇怯醉腰偏”收束,将莲花比作含愁带醉的佳人,赋予其娇柔而倔强的生命情态。全诗语言绮丽而不失雅致,通过虚实相生的意象组合与拟人化抒情,既呈现莲花的外在风姿,又暗含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慕与对易逝之美的怅惘,体现了晚唐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典型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崔橹(?~?),唐代诗人。一作崔鲁,荆南(今湖北荆州)人。大中(一说广明)间登进士第,官棣州司马。性喜酒,曾游虔州为刺史陆肱客,因醉而失礼于陆肱。崔橹仰慕杜牧,诗风清丽,以咏物诗成就最高。其诗托物言志,意境深远,写物寓情,颇多警句。主要作品有《梅花》《莲花》《山寺》等。著有《无讥集》(一作《无机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莲花》首句“影欹晴浪势欹烟”以“影欹”“势欹”的叠用,描摹莲花在晴波与烟雾中摇曳的动态,既暗示其柔弱易折的物理特性,又通过水波与烟雾的交织构建空间纵深感,形成朦胧的视觉层次。次句“恨态缄言日抵年”运用拟人手法,以“恨态”与“缄言”赋予莲花矛盾的情感特质,同时“日抵年”的夸张对比将时间凝滞感注入物象,使莲花成为诗人对美好易逝的凝视载体。第三句“轻雾晓和香积饭”转向清晨场景,以“轻雾”与“晓”点明时间氛围,借佛典“香积饭”的嗅觉通感,将莲香与宗教清净意象关联,暗示莲花所处环境的超然性。第四句“片红时堕化人船”捕捉落花瞬间,“片红”以局部特写强化视觉冲击,“堕”字暗含被动无常感,“化人船”则引入佛教轮回隐喻,使凋零与渡化形成意象叠合。第五句“人间有笔应难画”直言艺术局限,以“有笔”与“难画”的悖论强调莲花之美超越技法边界,既是对前文意象的总括,亦暗含对自然造化的敬畏。第六句“雨后无尘更好怜”通过洁净的雨后场景烘托情感,“无尘”强化莲花的清新特质,“更好怜”以投射式抒情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审美体验。第七句“何限断肠名不得”以反问收束,以“断肠”直指情感强度,“名不得”点明语言表达的无力,将全诗推向情感高潮。末句“倚风娇怯醉腰偏”以拟人收笔,“倚风”呼应首句动态,“娇怯”与“醉腰偏”将植物形态人格化为醉酒佳人,在柔弱特质中达成物我交融的意境闭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佚名《裴勋父子》

下一篇:唐·李冶《蔷薇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