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róng

朝代:唐作者:崔橹浏览量:1
xiàng
héng
táng
zāi
liǎng
zhū
qíng
xiào
yán
wēi
wǎng
jiào
jué
shì
shēn
hóng
zhǐ
xiàng
shēn
shān
chù
kāi
wàn
wáng
sūn
yīng
yǒu
hèn
sān
nián
jiǎ
cái
yuán
huā
gèng
tàn
rén
jiān
shì
bàn
jiāng
biān
chàng
wàng
huí

译文

不在横塘的泥沼里栽种,两株木芙蓉在晴日里朝着碧绿的山崖欢笑。白白拥有举世无双的深红色,只在偏僻的深山里开放。远方的王孙公子应该对此感到遗憾,三年的贾谊只能惋惜自己没有才华。因为这花更加感叹人间的种种事情,在江边惆怅地眺望了半天然后返回。

逐句剖析

"不向横塘泥里栽":不在横塘的泥沼里栽种,

"两株晴笑碧岩隈":两株木芙蓉在晴日里朝着碧绿的山崖欢笑。

"枉教绝世深红色":白白拥有举世无双的深红色,

"只向深山僻处开":只在偏僻的深山里开放。

"万里王孙应有恨":远方的王孙公子应该对此感到遗憾,

"三年贾傅惜无才":三年的贾谊只能惋惜自己没有才华。

"缘花更叹人间事":因为这花更加感叹人间的种种事情,

"半日江边怅望回":在江边惆怅地眺望了半天然后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路木芙蓉》是唐代诗人崔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木芙蓉展开。首联描绘木芙蓉生长环境,它不在横塘泥里,而是在碧岩隈绽放。颔联感慨其虽有色绝世之姿,却开在深山僻处。颈联借“万里王孙”“三年贾傅”表达怀才不遇之憾。尾联因花引发对人间事的感叹,最终怅望而回。全诗借物抒情,以木芙蓉自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情感细腻,意境幽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崔橹(?~?),唐代诗人。一作崔鲁,荆南(今湖北荆州)人。大中(一说广明)间登进士第,官棣州司马。性喜酒,曾游虔州为刺史陆肱客,因醉而失礼于陆肱。崔橹仰慕杜牧,诗风清丽,以咏物诗成就最高。其诗托物言志,意境深远,写物寓情,颇多警句。主要作品有《梅花》《莲花》《山寺》等。著有《无讥集》(一作《无机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这句诗中“不向”表明木芙蓉生长环境的独特,“横塘泥里”常是普通花卉生长之处,而它不在其中。“晴笑”赋予木芙蓉以人的神态,在晴日里对着碧绿山崖欢笑,生动形象地写出其生机勃勃之态,与后文的境遇形成对比。颔联:“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这句诗中“枉教”有白白之意,木芙蓉拥有绝世的深红色,本应引人注目,却只开在深山僻处,凸显其才华不被发现、命运坎坷,流露出惋惜之情。颈联:“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这句诗中“万里王孙”指远方的贵族子弟,他们可能因无法欣赏到木芙蓉的美而感到遗憾。“三年贾傅”用贾谊的典故,贾谊才华横溢却被贬长沙三年,诗人借此自比,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空有才华却无施展之地。尾联:“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由木芙蓉引发对人间诸多不公平之事的感叹,诗人在江边惆怅地眺望了半天,最终带着无奈返回,进一步深化了怀才不遇的主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正封《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下一篇: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