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江头三四日":短短几日没到这江头来,不过三四天的光景,
"桥边杨柳老金丝":桥边的杨柳竟已变得如老金丝般,枝条不再鲜嫩。
"岸南岸北往来渡":江的南岸到北岸之间,渡口处船只往来穿梭不停,
"带雨带烟深浅枝":那杨柳在如烟似雨的朦胧中,枝条呈现出或深或浅的色泽。
"何处故乡牵梦想":故乡究竟在何方啊,它一直牵动着我的梦想,
"两回他国见荣衰":我已两次在这异乡他国,目睹了草木的繁荣与衰败。
"汀洲草色亦如此":汀洲上的草色也和那杨柳一样,荣枯交替,
"愁杀远人人不知":这真让我这远离家乡的人愁苦至极,而这份愁绪却无人知晓。
晚唐诗人
崔橹(?~?),唐代诗人。一作崔鲁,荆南(今湖北荆州)人。大中(一说广明)间登进士第,官棣州司马。性喜酒,曾游虔州为刺史陆肱客,因醉而失礼于陆肱。崔橹仰慕杜牧,诗风清丽,以咏物诗成就最高。其诗托物言志,意境深远,写物寓情,颇多警句。主要作品有《梅花》《莲花》《山寺》等。著有《无讥集》(一作《无机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开头两句写诗人短短三四日未见江头景色,桥边杨柳却已宛如老金丝般变化明显。“老金丝”形象地描绘出杨柳枝条的色泽与形态,暗示随着时间的流转,新柳已逐渐生长变化,为全诗营造一种时间流逝过快的氛围,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敏感性。颔联“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江头景象,写两岸之间往来的渡口,以及杨柳在烟雨中深浅不一的枝条。“岸南岸北”点明范围,“往来渡”展现出江面上的繁忙景象。“带雨带烟”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细雨如烟,笼罩着杨柳,使其枝条呈现出或深或浅的色泽,富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感,在写景中也蕴含着淡淡的惆怅之情。颈联“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颈联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触景生情,不禁思考故乡在何处,那是牵动自己梦想的地方。“两回他国见荣衰”则表明诗人漂泊在外,两次在他乡目睹了草木的荣枯变化,由此引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身漂泊境遇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思乡之情更显深沉。尾联“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尾联继续抒情,诗人看到汀洲的草色也如同杨柳一样,随着时间变化而荣衰,不禁心生愁绪。“愁杀远人”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他远离故乡,心中的忧愁无人知晓,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使全诗的思乡之情达到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唐·陈季卿《别妻》
下一篇:唐·司空图《旅中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