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xiàng
gōng
zhèn
shǔ
shí
yǒng
shǐ
使
zhái
wéi
tài
wèi
suǒ
yǎng
kǒng
què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3
luán
fèng
yǒu
nián
lái
zhǐ
piāo
líng
shī
tài
jué
bào
cháng
cuì
jiǎo
gāo
sǒng
jīn
huá
huàn
xiāng
cī​
zuò
méng
ēn
zhòng
mìng
shǒu
jiē
chí

译文

庄重美好的如同与鸾凤为友的孔雀,是哪一年来到这里停留的呢。如今漂泊零落失去了往日的姿态,与过去隔绝心中抱持着长久的思念。翠色的羽角高高地独自耸立,金色的花纹光彩夺目相互交错。因为受到深厚的恩顾,便在台阶前度过一生直至生命终结。

逐句剖析

"穆穆鸾凤友":庄重美好的如同与鸾凤为友的孔雀,

"何年来止兹":是哪一年来到这里停留的呢。

"飘零失故态":如今漂泊零落失去了往日的姿态,

"隔绝抱长思":与过去隔绝心中抱持着长久的思念。

"翠角高独耸":翠色的羽角高高地独自耸立,

"金华焕相差":金色的花纹光彩夺目相互交错。

"坐蒙恩顾重":因为受到深厚的恩顾,

"毕命守阶墀":便在台阶前度过一生直至生命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以孔雀为吟咏对象,先将孔雀比作鸾凤之友,询问其来此的时间。接着描述孔雀如今飘零失态、与故地隔绝而抱长思的境遇。又刻画孔雀翠角高耸、金华焕彩的外形。最后表明孔雀因受主人恩顾,甘愿守在阶前直至生命终结,借孔雀的经历抒发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衡在元和八年三月被召回朝廷执掌政事,他的部分诗作是在镇守蜀地时创作的。而作者的诗作,则是在被召回朝廷后追和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开篇将孔雀比作与鸾凤为友的高贵禽类,“穆穆”一词描绘出孔雀如同鸾凤般庄重美好的气质。“何年来止兹”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孔雀来历的好奇,同时也为下文叙述孔雀的现状埋下伏笔。此句从身份地位上突出孔雀的不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氛围。颔联:“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诗人笔锋一转,描述孔雀如今的状况。“飘零”体现孔雀远离故土,四处漂泊的状态,“失故态”表明其失去了往日的姿态,暗示生活的不如意。“隔绝抱长思”则赋予孔雀人的情感,它与过去隔绝,心中抱持着长久的思念,生动地刻画了孔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使读者对其处境产生同情。这两句与前文孔雀高贵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命运的落差。颈联、尾联:“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诗人又描绘孔雀的外形,“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生动地展现出孔雀翠色的羽角高高耸立,身上的金色花纹光彩夺目,再次强调孔雀外形的美丽与独特。“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表明孔雀因为受到主人深厚的恩顾,甘愿在台阶前度过一生,直至生命终结。此句一方面体现出孔雀对主人恩顾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孔雀在无奈处境下的一种坚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孔雀处境的同情,也有对其坚守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杂曲歌辞·车遥遥》

下一篇:唐·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