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shí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rén
yān
shēng
chù
guò
xīn
fān
kuī
cǎo
cūn
chuán
shàng
diào
tǐng
shōu
mín
jìn
hūn
jiē
chì
guī
yuè
shēng
chū
xué
shàn
yún
chéng
wàn
guó
shàng
fáng
kòu
yuán
jīn
ruò
guī
xiāng
shí
shǎo
zǎo
zhàn
chǎng
duō
shēn
jué
shěng
láng
zài
jiā
nóng
shì
guī
nián
shēn
huāng
cǎo
jìng
lǎo
kǒng
shī
chái
fēi
jīn
lòu
jiàn
zào
wěi
zhì
gān
竿
fēng
chén
yóu
jiē
xíng
nán
céng
shèng
gān
kěn
xiū
yán
tīng
xiǎo
tán
huà
fēng
hóu
zhēn
guān
tóng
kāi
yuán
jǐn
shòu
zhāng
huā
mén
xiǎo
qián
hǎo
shā
chǎng
jīn
xiáng
lín
xiān
jià
chē
láo
wèn
běi
zhū
jiàng
jué
róng
huá
rèn
zhuǎn
jiāng
huái
xiū
tiān
yuàn
yòu
bīng
yóu
lái
shì
mǎn
fèng
huáng
chéng
jiāng
shàng
qiū
huǒ
yún
zhōng
shān
yóu
jǐn
shù
nán
guó
qiě
huáng
měi
hèn
táo
péng
qián
duì
huā
jīn
jiǔ
zhì
jué
jiǔ
shē
bìng
jiǎn
shī
réng
zhuō
yín
duō
yǒu
kàn
jiāng
zǒng
lǎo
yóu
bèi
shǎng
shí

译文

有人居住的地方十分偏僻,新近还留下老虎走过的脚印。野外的鹘鸟上下翻飞,窥探着草丛,乡村的小船正逆着溪水艰难而上。钓鱼的小艇已经收起了全部钓丝,黄昏归巢的乌鸦一只接一只,渐渐稀少。初升的月亮,宛如刚刚展开的团扇,纤细的云彩,难以聚合成衣衫的形状。天下各国仍在防备敌寇入侵,我的故园如今会是什么样子呢。昔日回到家乡时,相识的人就已经很少了,如今那里早已遍布战场。我虽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心里却渴望归家从事农事。家乡的小径因年深日久,早已长满荒草,老来我甚至担心会找不到自家的柴门。镂刻着金丝的箭镞,装饰着黑尾的旗竿,多么精致华美。可自从战乱爆发以来,我仍感叹这世道行路艰难。胡虏的势力什么时候真正强大过,可战争却一直没有停歇。民间那些无知小子,竟然在谈笑间就想着获取封侯的功名。贞观年间的铜牙弩,开元时期的锦兽张,曾经是多么精良的武器。如今花门的小箭虽好,这些珍贵兵器却都被遗弃在了战场上。如今的翔麟宝马,首先应该用来驾鼓车。不用再去询问河北的战事如何了,诸位将领只知道争权夺利、追求荣华富贵。听任江淮的粮食转运而来,不要再增添宫廷的卫队了。向来勇猛的将士,都没有被安排驻守在京城。江面上也呈现出秋天的景色,炽热的火云却始终没有消散。巫山的树木依旧像锦绣般艳丽,南国的黄鹂鸟还在欢快地啼鸣。我常常羡慕陶渊明,可惜我没钱买酒对着菊花畅饮。如今重阳节到了,看来只能去赊酒来喝了。病情减轻了,但我的诗才依然拙劣,不过吟咏得多了,心中的情意却愈发充沛。别看我像江总一样年老,还被授予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样的虚职。

逐句剖析

"人烟生处僻":有人居住的地方十分偏僻,

# 生处僻:生活在偏远之地。处僻:一作远出。,人烟:指人家。烟,炊烟。

"虎迹过新蹄":新近还留下老虎走过的脚印。

# 新蹄:即老虎留下的脚印还非常新,说明老虎刚离去不久。

"野鹘翻窥草":野外的鹘鸟上下翻飞,窥探着草丛,

# 翻窥草:指野鹘在天空当中来回飞翔盘旋,寻找隐藏在草丛中的小动物。,野鹘:一作鹤,一作鹞,一作雉。一种凶猛的飞禽,被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猎人去捉小动物。

"村船逆上溪":乡村的小船正逆着溪水艰难而上。

"钓艇收缗尽":钓鱼的小艇已经收起了全部钓丝,

# 缗:钓鱼多用的线。

"昏鸦接翅归":黄昏归巢的乌鸦一只接一只,渐渐稀少。

# 归:一作稀。,鸦:一作鸥。

"月生初学扇":初升的月亮,宛如刚刚展开的团扇,

# 月生:指月亮初升起之时。

"云细不成衣":纤细的云彩,难以聚合成衣衫的形状。

# 云细:指天空中的云彩很少。

"万国尚防寇":天下各国仍在防备敌寇入侵,

"故园今若何":我的故园如今会是什么样子呢。

# 故园:指作者在东都洛阳周围的旧居。

"昔归相识少":昔日回到家乡时,相识的人就已经很少了,

"早已战场多":如今那里早已遍布战场。

"身觉省郎在":我虽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家须农事归":但心里却渴望归家从事农事。

"年深荒草径":家乡的小径因年深日久,早已长满荒草,

# 年深:经年、常年,指时间长久。

"老恐失柴扉":老来我甚至担心会找不到自家的柴门。

"金丝镂箭镞":镂刻着金丝的箭镞,

# 镂:原意指雕刻,此处引申为装饰。一作缕。

"皂尾制旗竿":装饰着黑尾的旗竿,多么精致华美。

# 制:制作,此处引申为装饰。一作掣。,皂尾:黑色的牦牛尾,古代常用牦牛尾作为旗子的装饰。

"一自风尘起":可自从战乱爆发以来,

# 风尘:即战乱,此处指安史之乱。

"犹嗟行路难":我仍感叹这世道行路艰难。

"胡虏何曾盛":胡虏的势力什么时候真正强大过,

# 虏:对敌人的蔑称。

"干戈不肯休":可战争却一直没有停歇。

"闾阎听小子":民间那些无知小子,

# 小子:指乡里的后生,含轻蔑之意。,闾阎:古人在里巷之口设立的门,这里借指乡里。

"谈话觅封侯":竟然在谈笑间就想着获取封侯的功名。

# 话:一作笑。

"贞观铜牙弩":贞观年间的铜牙弩,

"开元锦兽张":开元时期的锦兽张,曾经是多么精良的武器。

# 锦兽张:指张设行射礼所专用的箭靶,靶上画着熊等诸多猛兽。

"花门小前好":如今花门的小箭虽好,

# 前:一作箭。

"此物弃沙场":这些珍贵兵器却都被遗弃在了战场上。

# 沙场:战场。

"今日翔麟马":如今的翔麟宝马,

# 翔麟马:太宗十骏,九曰翔麟紫。

"先宜驾鼓车":首先应该用来驾鼓车。

"无劳问河北":不用再去询问河北的战事如何了,

"诸将角荣华":诸位将领只知道争权夺利、追求荣华富贵。

# 角:角逐、争夺。一作觉,一作擢,一作搉。

"任转江淮粟":听任江淮的粮食转运而来,

"休添苑囿兵":不要再增添宫廷的卫队了。

"由来貔虎士":向来勇猛的将士,

# 貔虎:指威武勇猛的精兵。,由来:自古以来。

"不满凤凰城":都没有被安排驻守在京城。

"江上亦秋色":江面上也呈现出秋天的景色,

"火云终不移":炽热的火云却始终没有消散。

# 火云:俗话说的火烧云,即天空中的彩霞。

"巫山犹锦树":巫山的树木依旧像锦绣般艳丽,

"南国且黄鹂":南国的黄鹂鸟还在欢快地啼鸣。

"每恨陶彭泽":我常常羡慕陶渊明,

"无钱对菊花":可惜我没钱买酒对着菊花畅饮。

"如今九日至":如今重阳节到了,

#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自觉酒须赊":看来只能去赊酒来喝了。

# 酒须赊:道出诗人生活的窘迫。

"病减诗仍拙":病情减轻了,但我的诗才依然拙劣,

# 病减:病情出现好转,但是依旧没痊愈。

"吟多意有余":不过吟咏得多了,心中的情意却愈发充沛。

"莫看江总老":别看我像江总一样年老,

"犹被赏时鱼":还被授予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样的虚职。

# 犹:服、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复愁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在夔州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藩镇割据愈发严重,杜甫漂泊异乡,在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漂泊之苦和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哀伤,形成了“一愁未已,一愁复至”的层层愁绪。组诗围绕战乱中个人的艰难处境展开,用“野鹘窥草”“村船上溪”等直白的描写勾勒出乡村的萧条景象,以“万国尚防寇”“干戈不肯休”直接点出时局的动荡,还通过“病减诗仍拙”表达了自己创作时的不安。诗中运用了隐喻手法,比如用“柴扉失修”暗示田园荒废,用“铜牙弩弃”暗指军备松弛,语言简练却含义丰富,延续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这组诗体现了诗人晚年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与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写下《复愁十二首》这组五言绝句。彼时年初以来兵乱频发,加之他客居他乡又逢秋日,悲愁更甚,便以此组小诗排遣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复愁十二首》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写的以个体、民生、家国为主的五言绝句组诗。当时藩镇割据加剧,其与《秋兴八首》等同期作品一脉相承,为“诗史”佐证。诗中以“一愁未已,一愁复至”的复调愁思,借白描、直抒、隐喻等手法,写乡野萧瑟、时局动荡、创作焦虑等,延续杜诗沉郁顿挫之风,融个人漂泊、民生凋敝、家国忧思,是诗人“穷年忧黎元”精神的延续。

2. 写作手法

白描:“野鹘窥草”,“村船上溪”诗人以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乡野场景:野鹘在草丛中窥伺,村船沿着溪流上行。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仅通过对自然与生活景象的直接呈现,便让读者感受到战乱背景下乡野的空旷、寂寥与萧瑟。这种不加渲染的描写,以“实”写“虚”,将时代动荡下民生凋敝的氛围融入具体画面,使“萧瑟”之感更显真实可感,体现了白描“以形传神”的特点。比喻:“柴扉失修”以农家简陋的柴门破败不堪,暗喻战乱中田园荒芜、百姓流离的境况,用日常器物的衰败象征民生的凋敝;“铜牙弩弃”以用于防御的武器被丢弃,讽喻朝廷武备松弛、对边患疏于防范的现实,借军事器物的闲置暗示国家防御的薄弱。

3. 分段赏析

其一“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描绘了一幅荒僻萧索的乡村图景。人烟稀少之地,新现的虎迹令人胆寒,野外的鹘鸟翻翔窥草,村船艰难逆溪而上。诗句以白描手法勾勒环境,通过“虎迹”“野鹘”等意象,暗喻世道的混乱与不安,也折射出百姓生活的艰难与动荡,体现杜甫对民生的关切。其二“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稀。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前两句写傍晚时分,钓艇收起钓丝,归巢的乌鸦也渐稀少,渲染出静谧而略显寂寥的氛围。后两句以月如团扇初升、云不成衣作比,描绘自然之景,看似闲适,实则暗含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借景抒情,将愁绪融入淡雅的夜色之中。其三“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直抒胸臆,表达对国家战乱不止的担忧,以及对故园的思念。诗人发出“故园今若何”的疑问,饱含牵挂,又以“相识少”“战场多”的今昔对比,揭露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流露出对百姓苦难的悲悯,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其四“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写诗人虽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却心系家乡农事。想到家乡久无人居,荒草丛生,担心年老回去时连柴门都找不到,既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对仕途漂泊的无奈,以及对岁月流逝、故园荒芜的惆怅。其五“金丝镂前镞,皂尾掣旗竿。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从精致的前镞和旗竿写起,与战乱后的“行路难”形成反差。以小见大,借兵器装饰的华丽与现实的艰难对比,暗示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抒发对时局动荡、道路艰险的感慨,暗含对和平的渴望。其六“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诗人质问外敌势力并非强大,为何战争却持续不休,讽刺朝廷穷兵黩武。又以“闾阎小子”“谈话封侯”的荒诞场景,揭露社会的病态,批判统治者为追求功名而不顾百姓死活,充满愤懑之情。其七“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前好,此物弃沙场。”回顾贞观、开元时期精良的武器,与如今战场上被弃的“花门小前”对比,借兵器的变迁,感慨国家军事力量的衰落,追思往昔盛世,对当下的衰败局面痛心疾首,表达对国运的忧虑。其八“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无劳问河北:诸将角荣华!”以“翔麟马”应驾鼓车,讽刺朝廷官员不顾国家安危,只知争权夺利。“无劳问河北”则表明诗人对地方将领拥兵自重、不思收复失地的失望,深刻批判了统治阶层的腐败与无能。其九“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诗人提出应保障江淮粮食运输,而非增加宫廷卫队,强调精兵的重要性。诗句直指朝廷军事策略的失误,批评统治者不重视国防建设,只注重宫廷守卫,体现出杜甫的政治眼光与对国家军事的深刻思考。其十“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描绘江上秋色,火云不退,巫山树木如锦,南国黄鹂欢鸣。看似是写秋日美景,实则以乐景写哀情,在艳丽的景色中,暗藏诗人对时局混乱的忧虑,反衬出内心的愁绪,美景愈盛,愁思愈浓。其十一“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化用陶渊明赏菊的典故,表达自己无钱买酒赏菊的窘迫。诗人自嘲重阳节需赊酒,看似幽默诙谐,实则暗含生活的困苦与无奈,在自我解嘲中,透出深沉的悲怆。其十二“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余。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诗人说病好后诗才依旧拙劣,但吟咏中情感充沛。以江总自比,虽年老却仍被“赏时鱼”(指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表面是调侃,实则抒发对自己仕途不顺、理想难酬的苦闷,官职并非所愿,更添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故园今若何?”问也,下二句答。味其答意,则已无家可归矣,安得不愁!首尾二句“尚防”“早已”相应,见乱之久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先从“万国”说到“故园”,复因今日说到昔时。二十字中,其如是曲折,非子美不能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如此说,转自悲凉,偏留余味。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先言今,追言昔,“早已”两字,无限情伤。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昔归”二句,悠然不尽。“昔归”已如此,今复何如耶?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早已”)二字含蓄。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定胡虏易,定人心难。人怀幸功之心,此干戈所以不息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此言中国习于逆乱,人心不靖,乃更可忧。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首句,扑下口气,勿呆看。邵长蘅曰:有喜乱乐祸之惧。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贞观之弩”、“开元之弓”,因喜“花门小箭”而弃之,此必实事,然寓意深远。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国家兵仗虽精,而收功反在花门,慨利器不足恃,而虏性终难测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中国之“弩”、“张”,不如回纥之小箭。此不特慨兵之拫威,盖深以回纥为不可狎而警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内厩之马,先架“鼓车”,勿问河北诸将,欲朝廷修文德以来之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郭子仪将略威名,足以慑服降将。今置之闲散,犹“翔麟”之马,不用于战阵,而先驾鼓车矣。彼河北诸将,竞相角胜,谁复起而问之乎?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为朝廷不问河北,而反词以醒之也。……讽意在第三挑出;举国骄惰之象,在第四指点出。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邵云:将骄卒惰之意,隐隐言外。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所居南邻即崔家池)》

下一篇:唐·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