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ùn
zhōng
shì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羊士谔浏览量:1
hóng
luò
jìn
àn
xiāng
cán
shàng
qiū
guāng
bái
hán
yuè
hán
qíng
xiàn
jiào
cháng
xiù
lán
gān

译文

荷花已经凋落,但仍留有残香,秋天的阳光照在蒙有霜露的荷叶上,更增添了几分寒意。越女无限深情地望着纷纷凋谢的荷花,感慨万端,愁绪满怀,担心她们独自倚阑,长久愁苦,会损伤其容颜。

逐句剖析

"红衣落尽暗香残":荷花已经凋落,但仍留有残香,

# 暗香:清香。荷花的香气。,红衣:荷花瓣的别称。

"叶上秋光白露寒":秋天的阳光照在蒙有霜露的荷叶上,更增添了几分寒意。

"越女含情已无限":越女无限深情地望着纷纷凋谢的荷花,感慨万端,愁绪满怀,

# 越女:指古越地之美女。

"莫教长袖倚阑干":担心她们独自倚阑,长久愁苦,会损伤其容颜。

# 阑干:即栏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郡中即事三首(其一)》为唐代诗人羊士谔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篇描绘前溪雨后的景致,随后叙述自己行至桃花深处,却发觉此地寂静无人。其间,啼叫的鸟儿仿佛忘却饥饿,声声啼鸣,恰似在殷切挽留过客,莫要辜负这溪山美景。诗中采用以人比花的手法,将越女比作秋日里凋零的荷花,细腻刻画越女满怀的无尽悲情,实则借此抒发诗人自身感时伤逝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羊士谔(762?~819?),唐代诗人。字谏卿,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初授义兴县尉,后历经多职,因言王叔文之非而被贬,官至户部郎中。羊士谔工于文,孟简称其“受气端劲,为文雅拔”。他又善诗,其诗多为登临题咏之作,元辛文房称其诗“作皆典重”。作品有《南池晨望》《郡楼怀长安亲友》《书楼怀谷》等。有《羊士谔诗集》1卷。《全唐诗》编诗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郡中即事三首(其一)》为唐代诗人羊士谔所作,该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年),彼时羊士谔被贬为巴州刺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描绘了前溪过雨的清新景色,以及诗人行至桃花深处,四周寂静无人,唯有啼鸟声声的画面。通过这些景致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且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中以越女比秋来凋零的荷花,体现出越女的无限悲情,实则借此表达诗人自己在被贬巴州刺史后,面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变化而生发的感时伤逝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代:“红衣落尽暗香残”中的“红衣”代指荷花花瓣,用荷花花瓣的颜色特征来指代荷花,形象地描绘出荷花花瓣逐渐掉落的情景,使诗句更加生动且富有画面感。比喻:“诗以人比花,即以越女比秋来凋零的荷花”体现在“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诗人将越女比作秋来凋零的荷花,以越女含情的状态来类比荷花凋零时仿佛蕴含的无限悲情,从而借越女抒发自己感时伤逝之情,让情感表达更为生动、具体。

3. 分段赏析

“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诗人着意勾勒出一幅秋日荷莲衰败的景象。曾经娇艳的荷花,如今花瓣纷纷凋零,那幽幽的清香也几近消散。荷叶之上,秋意尽显,白露凝结,透着阵阵寒意。诗人巧妙地运用视觉与嗅觉描写,“红衣落尽”与“暗香残”相互映衬,将荷莲从盛放到衰败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白露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秋日的凄寒之感。这里,诗人以花喻人,借荷莲在秋季的衰败,联想到自己人生的迟暮,触景生情,感怀时光的流逝与自身境遇的变化,含蓄地抒发了内心的惆怅。“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视角从衰败的荷莲转向了一位含情脉脉的越女。越女面对这秋日残荷之景,已然心生红颜易老的伤怀之情。诗人仿佛不忍见其更加哀愁,故而发出“莫教长袖倚阑干”的劝诫。这两句看似在怜惜越女,实则蕴含深意。诗人运用曲笔,以思妇喻孤臣,将自己比作那含情无限的越女,借越女观荷而生的秋思与感伤,来抒发自己被贬谪至资州后,滞留他乡的无限感慨。这种以他人之情感映射自身境遇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离意深至却含而不露,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无法言说的苦闷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欷戏不在长短,只在刺心。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莲与越女有照映。起句已结全篇之局。

《唐诗训解》

# 上谔以监察御史出刺资州,感时物之衰,故以托兴。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汪道昆曰:逸思佳语。敖英曰:三、四题外生意,可与李义山《咏槿花》同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最流传人口,然仅是赏其标致坏。题是《郡中即事》,尚是感秋而作。但“越女含情”,与太守何涉,而莫教倚栏也?此正喻孤臣于思妇之意,借以写留滞周南之感耳。唐时重内而轻外,羊以与吕温善而谪外,故发于语言者如此。然虽感慨,而含蓄不露,颇得风人之遗。

《载酒园诗话又编》

# 唐人之命意,宋、明或叙暗合者,至于措词,则如北出开原、铁岭,五官虽同,迥非辽左之语言矣。郡中即事,若宋、明人为之,必是直陈本想。羊士谔云:“红衣落尽暗香残……”余友贺黄公曰:“是以思妇比孤臣,寓留滞周南之感耳。”

清吴乔《围炉诗话》

# 言越女已含红颜易老之情,莫教倚栏更睹红衣零落,益增其感也。诗中多以花比人,此则以人比花,与李商隐咏《槿花》作同法。此诗寓意深至,有无限新故之感在其中。

清黄生《唐诗摘钞》

# 摇落之悲,殊难寓目,况以含情越女,岂能相对堪此!“莫教”二字,凄惋入神。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忽惊迟暮,后二语含情无限。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渚莲香尽,露气初漙,此时越女伤秋,已觉乱愁无次,若更曳长袖而倚回栏,对此凄清池馆,将添得愁思几许?此诗善用曲笔,如竟言惆怅凭阑,便觉少味矣。

《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书乐天纸》

下一篇:唐·唐彦谦《春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