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树寒始花":珍贵的树木在寒冬才开始开花,
"氛氲九秋月":那花朵的香气与光影在深秋的月色中交融弥漫。
"佳期若有待":美好的花期仿佛在等待什么,
"芳意常无绝":花朵那芬芳的情意也永远不会断绝。
"袅袅碧海风":轻柔的海风缓缓吹拂,那姿态袅袅动人,
"蒙蒙绿枝雪":细密的霜雪附着在翠绿的树枝上。
"急景自余妍":在急促的时光里自展妍丽,
"春禽幸流悦":春天的鸟儿有幸在此流连欢唱。
中唐诗人
羊士谔(762?~819?),唐代诗人。字谏卿,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初授义兴县尉,后历经多职,因言王叔文之非而被贬,官至户部郎中。羊士谔工于文,孟简称其“受气端劲,为文雅拔”。他又善诗,其诗多为登临题咏之作,元辛文房称其诗“作皆典重”。作品有《南池晨望》《郡楼怀长安亲友》《书楼怀谷》等。有《羊士谔诗集》1卷。《全唐诗》编诗1卷。
1. 分段赏析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开篇点题,以“珍树”凸显枇杷树的品格。“寒始花”直述其反季开花的特性,在萧瑟秋月中绽放(枇杷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氛氲”二字既描摹花香氤氲之态,又以通感手法将无形香气化为可视的朦胧月影,烘托出清冷而馥郁的秋夜氛围。“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赋予枇杷树以人格化色彩。“佳期”拟写花树对绽放时刻的期待,“芳意无绝”则赞其芬芳绵长不绝,暗示枇杷“备四时之气”的自然禀赋,春实夏熟,四季循环中生生不息。双关笔法既写花香持久,亦隐喻生命韧性与美好期许。“袅袅碧海风,蒙蒙绿枝雪”,转入动态景物刻画。“袅袅”状海风轻柔之态,“蒙蒙”绘枝头白花如雪之境。枇杷花形小色白,诗人以“绿枝雪”为喻,生动再现繁花覆枝的银装素裹之貌;而“碧海风”的背景与“绿枝雪”的纤微特写相映,凸显枇杷于苍茫天地间独秀风姿。“急景自余妍,春禽幸流悦”,收束于时光流转中的生命哲思。“急景”指飞逝的光阴,枇杷却于匆匆时序中留存“余妍”,呼应其“芳意无绝”的禀性;春禽为之欢鸣(“流悦”),既侧面烘托枇杷果熟时节的生机,更以鸟雀的欣悦暗喻自然万物对坚贞生命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