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倦玄冬":严寒的深冬让人倦怠,
# 玄冬:冬季。《汉书·扬雄传上》:“于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
"负暄嗜飞阁":我偏爱在高阁上晒太阳。
# 负暄: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羲和流德泽":太阳洒下温暖的恩泽,
#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代指太阳。
"颛顼愧倚薄":连颛顼帝都愧于自己曾居住的简陋之处,显得不及此处温暖。
# 倚薄:谓生活困迫。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沉绵疲井臼,倚薄似樵渔。”
"毛发具自和":身上的毛发都感到和顺舒适,
# 和:一作私。,具:一作且。
"肌肤潜沃若":肌肤也暗暗变得润泽。
# 沃若:润泽貌。
"太阳信深仁":太阳实在是深仁厚泽,
"衰气欻有托":我衰退的气息忽然有了依托。
# 欻:形容短促迅速划过的摩擦声音,延伸为快速的意思。,衰气:衰败之气。
"欹倾烦注眼":阳光倾斜不稳,让人频频费心注视,
"容易收病脚":病脚也轻易地感到舒适。
"流离木杪猿":只见猿猴在树梢上流离跳跃,
# 木杪:树梢。谢灵运《山居赋》:“蹲谷底而长啸,攀木杪而哀鸣。”杪:一作梢。,流离:一作浏漓。
"翩跹山颠鹤":仙鹤在山顶翩跹起舞。
# 翩跹:飘逸飞舞貌。
"用知苦聚散":由此可知人生苦于聚散离合,
# 用:一作朋。
"哀乐日已作":悲哀与喜乐每天都在交替上演。
# 作:一作昨。,日:一作亦。
"即事会赋诗":面对眼前景物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
"人生忽如昨":感叹人生匆匆,往事如昨。
# 昨:一作错。
"古来遭丧乱":自古以来遭遇丧乱之时,
"贤圣尽萧索":贤圣之人也都处境凄凉。
# 萧索:凄凉衰颓。,贤圣:道德才智极高的人。
"胡为将暮年":为何到了晚年,还在为世事担忧,
# 胡为:为什么。
"忧世心力弱":心力却已衰弱呢。
# 心力:指精神与体力。,忧世:为时世或世事而忧虑。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描写冬天生活的诗。借冬日西阁曝日的场景,既描绘了晒太阳时的身体感受与周边景致,又融入个人境遇与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晚年漂泊中的生活片段,表现了冬日晒暖时片刻的舒适与安然,对自身衰老、病痛的无奈和对天下世事的忧虑。
2. 分段赏析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开篇直写冬日严寒让人倦怠,点出偏爱在高阁晒太阳的缘由。“凛冽”“倦”字道出寒冬的难耐与身心的疲惫,“负暄”“嗜”则凸显对暖阳的渴求与对飞阁的偏爱,以朴素语言勾勒出曝日的背景,为全诗奠定写实基调,暗含对温暖与安稳的期盼。“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借羲和(代太阳)、颛顼(上古帝王)典故,写太阳洒下温暖恩泽,连颛顼曾居的简陋之处都相形见绌。以神话人物烘托阳光的珍贵,既赞美暖阳的仁德,又暗衬自身处境的寒凉,用典自然,将对温暖的感受升华为对“德泽”的感念,寄寓对美好境遇的向往。“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细致描摹晒太阳的体感:毛发舒展和顺,肌肤悄然变得润泽。“自和”“潜沃若”以细微的生理变化,写出阳光带来的舒适,从身体感受切入,真实可感,既显冬日暖阳的可贵,也暗含衰病中得片刻安适的欣慰。“太阳信深仁,衰气歘有托”直抒对太阳的赞美,称其确实深仁厚泽,让自身衰退的气息忽然有了依托。“深仁”二字赋予太阳人格化的温情,“歘有托”则写出衰病中得温暖慰藉的瞬间感受,将自然现象与个人状态相连,情感真挚,透着对生命微光的珍视。“攲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写阳光照拂下,歪斜的身体、烦忧的目光得以舒缓,病脚也觉舒适。“攲倾”“病脚”直言自身衰病之态,“容易收”则显暖阳的疗愈之力,以直白的身体感受,展现困境中的片刻缓解,暗含对病痛的无奈与对温暖的依赖。“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转写外景:猿猴在树梢流离跳跃,仙鹤在山顶翩跹起舞。以猿的“流离”、鹤的“翩跹”形成动态画面,既衬出阁上所见的开阔,又以猿的漂泊暗合自身境遇,鹤的自在反衬内心的忧烦,情景交融,添一丝沧桑感。“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由猿鹤的聚散联想到人生,感叹苦于离别聚合,哀乐之情每日交替。从自然景象生发出对人生的感慨,将个人情绪置于普遍的人生体验中,显出战乱中对世事无常的深切体悟,情感沉郁。“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说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感叹人生匆匆如昨日。“即事赋诗”点出创作缘由,“忽如昨”则浓缩对岁月流逝、往事如烟的怅惘,呼应前文的漂泊与衰病,透着时光易逝的无奈。“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由个人推及古今,说自古以来遭遇丧乱,贤圣也都处境凄凉。将自身经历置于历史维度中,既自我宽慰,又暗指时代的苦难深重,显出战乱的普遍性与残酷性,情感厚重。“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以反问作结:为何晚年仍要忧世,却已心力衰弱?直抒胸臆,点出暮年忧世与心力不济的矛盾,尽显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无力感,沉痛中见赤诚,收束全诗,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