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tái
shàng
nián
nián
yǎn
cuì
é
tái
qián
gāo
shù
jiā
zhāng
yīng
xióng
dào
fēn
xiāng
chù
néng
gòng
cháng
rén
jiào
duō

译文

邺台上,年复一年,掩蔽着美貌的女子。铜雀台前,高大的树木夹立在漳河两岸。即便如曹操这般的英雄人物,也来到了分香(留下遗令)的地方,又能比寻常人多较量多少呢。

逐句剖析

"台上年年掩翠蛾":邺台上,年复一年,掩蔽着美貌的女子。

# 翠蛾:古女子以黛螺画眉,谓之翠蛾眉。此指女伎也。陆机《吊魏武帝文》“吾婕好妓人,皆著铜雀台。于台上施八尺床、德帐,朝晡上脯糟之属,月朝十五日,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台上:铜雀台。《乐府诗集》卷三十一“铜雀台在邺城,建安十五年筑。其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

"台前高树夹漳河":铜雀台前,高大的树木夹立在漳河两岸。

"英雄亦到分香处":即便如曹操这般的英雄人物,也来到了分香(留下遗令)的地方,

# 分香处:即指垂死之时。分香,陆机《吊魏武帝文》“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能共常人较几多":又能比寻常人多较量多少呢。

# 较几多:较,较量也。《瞿本》《万首》作“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邺城》是罗隐写的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直白语言写曹操。前两句描绘邺城铜雀台歌舞不断、矗立漳河的景象,为后文铺垫;后两句借曹操临终分香遗命,指出英雄也有儿女情长,打破对豪杰的固有认知,批判权贵虚名。​诗中 “分香” 典故揭露权势者终归凡俗的本质,与漳河、高树等自然意象形成反差。相比刘禹锡《魏宫词》借宫女委婉展现曹操性格,罗隐聚焦分香细节,直白犀利,体现晚唐诗人独特的历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当年,诗人登上铜雀台,这座承载着魏武帝曹操历史印记的建筑,一下子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大家都知道曹操临终前,留下 “分香卖履” 的典故,吩咐将自己的香料分给妻妾,让她们学做鞋谋生。诗人觉得曹操一生征战四方,堪称一代豪杰,可临终却如此儿女情长、牵挂琐碎家事,实在不像个真正的英雄该有的样子。心中这股想法越积越深,他便提笔写下诗作,借诗表达自己对英雄气概的不同理解,觉得真正的英雄即便到生命尽头,也不应沉溺于这些缠绵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一开篇就把读者拉到邺城铜雀台的时空里。“翠蛾” 说的是那些被幽禁在台上的歌女,“年年” 二字道出她们日复一日的寂寞,青春就这么在等待中消逝。铜雀台是曹操修建的,原本该是歌舞升平的热闹地儿,如今却只剩深闺寂寞。再看台下,漳河两岸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河水静静流淌,这看似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和台上女子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眼前的景是实的,可背后的寂寞与荒芜,又让人觉得那么虚幻,一下子就有了历史的沧桑感。​“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笔锋一转,开始说曹操这位英雄。“分香” 说的是曹操临终前,留下遗言让歌女们住在铜雀台,还把自己的香料分给她们。曾经叱咤风云、征战四方的英雄,到最后也不过是操心这些琐碎的身后事,和普通人又有多大差别呢?罗隐用这一问,打破了英雄的光环,把曹操从神坛拉回人间。不管生前多么威风,在死亡面前,在安排身后事的时候,英雄和平常人都一样,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藏着对功名利禄的淡淡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酒肆行》

下一篇:唐·白居易《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