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zhī
jiāo
tài
yān
liú
jiàn
qíng
shuāi
yán
liáo
shěn
xiǎo
zuì
xiāng
qīng
guó
āi
wáng
càn
shāng
shí
jiǎ
shēng
dào
chái
zhèng
zòng
héng

译文

长久漂泊在外,才了解到朋友对待自己的真实态度,长期客居他乡,见识到了世间的种种人情世故。看着自己衰老的容颜,只能姑且自嘲一番,那些职位低微的小官吏,对我最为轻视。离开国都,像王粲那样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哀,为这动荡不安的时世而悲伤,如同当年贾谊痛哭时世一样。那些如同狐狸般的小奸小恶之徒,哪里值得一提呢?而那些像豺狼老虎一样凶狠的大奸大恶之人,却正在肆无忌惮地横行霸道。

逐句剖析

"羁旅知交态":长久漂泊在外,才了解到朋友对待自己的真实态度,

# 交态: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态度。此谓世态浇薄。

"淹留见俗情":长期客居他乡,见识到了世间的种种人情世故。

# 俗情:世俗人情。,淹留:滞留。

"衰颜聊自哂":看着自己衰老的容颜,只能姑且自嘲一番,

# 聊自哂:姑且付之一笑。哂,微笑。,衰颜:衰老。

"小吏最相轻":那些职位低微的小官吏,对我最为轻视。

# 轻:轻慢。

"去国哀王粲":离开国都,像王粲那样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哀,

# 去国:指远离长安。

"伤时哭贾生":为这动荡不安的时世而悲伤,如同当年贾谊痛哭时世一样。

"狐狸何足道":那些如同狐狸般的小奸小恶之徒,哪里值得一提呢?

"豺虎正纵横":而那些像豺狼老虎一样凶狠的大奸大恶之人,却正在肆无忌惮地横行霸道。

# 纵横: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正:一作“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久客》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创作于大历三年(768)冬,地点位于公安。彼时,杜甫已在他乡漂泊许久,这段漫长的羁旅生涯充满坎坷。杜甫的《久客》情感深沉,尽显时代沧桑。诗中,他倾诉羁旅之苦,历经漂泊,尝尽世态炎凉,遭小吏轻慢,只能对衰老容颜无奈自嘲。借王粲、贾谊典故,抒发怀才不遇与忧国之情。以“狐狸”“豺虎”为喻,批判社会黑暗,大奸大恶横行。全诗由个人境遇延展至国家命运,沉郁顿挫,尽显其爱国情怀与苍生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分别引用王粲离开长安往荆州避难,作《登楼赋》抒发怀才不遇;贾谊上书陈述时弊却遭贬谪的典故,将自己与王粲、贾谊类比,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象征:“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用“狐狸”象征那些不值得一提的小奸小恶,用“豺虎”象征危害国家的大奸大恶和动荡势力,两者形成对比,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表达出对时局的忧虑。比喻:“豺虎正纵横”,而像豺狼猛虎一样的大奸大恶之徒却在肆意横行,为祸国家和百姓。这两句诗以比喻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2. 分段赏析

首联:“羁旅知交态”,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在这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朋友之间关系的变化。曾经的交情在漫长的羁旅岁月中经受着考验,有的淡薄,有的变质,一个“知”字,饱含了诸多无奈与感慨。“淹留见俗情”,长久客居他乡,也见识到了世俗的种种情态。这里的“俗情”,可能是世态的炎凉,是旁人的冷漠与功利,让诗人对所处的环境和人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联开篇便奠定了全诗感慨世态、伤怀身世的基调。颔联:“衰颜聊自哂”,诗人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只能无奈地自我嘲笑。一个“衰”字,写出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而“自哂”则体现出他对自身境遇的一种苦涩的自嘲,包含着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哀。“小吏最相轻”,那些职位低微的小吏,却对诗人最为轻视。这一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困境中遭受的冷遇,进一步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颈联:“去国哀王粲”,诗人以王粲自比。王粲因战乱离开长安前往荆州,长期漂泊,不得重用,心中充满了哀愁。杜甫同样离开故土,漂泊辗转,壮志难酬,对国家的命运也充满忧虑,借王粲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伤时哭贾生”,贾谊才华横溢,却因上书针砭时弊而遭权贵排挤,被贬长沙。杜甫伤叹时世,如同贾谊一般,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只能为动荡的时局和自己的命运而痛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尾联:“狐狸何足道”,诗人认为那些如狐狸般的小奸小恶,不足挂齿,不必在意。“豺虎正纵横”,而像豺狼猛虎一样的大奸大恶之徒却在肆意横行,为祸国家和百姓。这两句诗以比喻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世民《两仪殿赋柏梁体》

下一篇:唐·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