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sōng
jiāng
驿
lóu
běi
wàng
yuán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lèi
jìn
jiāng
lóu
běi
wàng
guī
tián
yuán
xiàn
bǎi
chóng
wéi
píng
wàn
rén
luò
qiān
shān
kōng
niǎo
fēi
zhōu
yàng
yàng
hán
cháo
xiǎo
cāng
cāng
yuǎn
shù
wēi
bái
ōu
xiāng
dài
wèi
sǎo
chán
qiāng
lǎn

译文

泪水流尽后仍登江楼向北遥望归途,家乡田园已被敌军重重包围。荒芜的平原绵延万里空无一人,夕阳下群山寂寥,唯有飞鸟掠过。孤舟在微寒的潮水中轻轻摇晃,极目远眺,水岸苍茫,远处的树木模糊不清。白鸥与渔夫徒然等待着什么,未能扫除战乱,也懒得再操持生计。

逐句剖析

"泪尽江楼北望归":泪水流尽后仍登江楼向北遥望归途,

"田园已陷百重围":家乡田园已被敌军重重包围。

# 已陷百重围:当指安史乱军围困洛阳。

"平芜万里无人去":荒芜的平原绵延万里空无一人,

# 平芜:杂草繁茂之原野。

"落日千山空鸟飞":夕阳下群山寂寥,唯有飞鸟掠过。

"孤舟漾漾寒潮小":孤舟在微寒的潮水中轻轻摇晃,

# 漾漾:水动荡貌。宋之向《宿云门寺》:“漾漾潭际月,飘飘杉上风。”

"极浦苍苍远树微":极目远眺,水岸苍茫,远处的树木模糊不清。

# 极浦:遥远处之水边。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白鸥渔父徒相待":白鸥与渔夫徒然等待着什么,

"未扫欃枪懒息机":未能扫除战乱,也懒得再操持生计。

# 息机:摆脱世务。,欃枪:彗星。古人迷信,认为彗星现主盗贼。此指安史乱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登楼远眺,望着江水奔流、故园难归,以“泪尽江楼”“田园已陷”的直白诉说,道出乱世中游子的思乡之痛。诗中“孤舟寒潮”“远树微茫”的萧瑟画面,与“白鸥渔父”的闲适形成对照,既写出漂泊孤寂,又暗含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全诗将个人愁绪与时代动荡自然交融,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诗。诗人独登驿楼北望,眼前江水奔流,心中故园渺远,以泪尽江流的沉痛笔触,写出漂泊中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眼前寥落之景,又暗含身世之感,语言凝练而情感真挚。

2. 分段赏析

首联“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直抒胸臆,诗人站在江楼向北眺望,渴望回归故园,泪水都已流尽,无奈田园已被敌军重重围困,点明了故园沦陷的背景,奠定了全诗悲怆的情感基调。颔联“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诗人描绘出杂草繁茂的广袤平原万里无人,落日余晖映照下千山之中只有鸟儿空自飞翔的荒芜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故园因战乱而产生的荒凉死寂氛围。对仗工整,其中“万里”与“千山”颇有盛唐遗风,将诗人与故园的空间感无限拓展,使得思乡之情无限泛滥,归乡之途更为渺茫。颈联“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视角转向江上,孤舟在漾漾的寒潮中显得渺小,远处江岸的树木苍苍茫茫,模糊难辨,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意境。诗人选取飘零的孤舟、寒冷的潮水、遥远的江岸、苍茫的江树等意象,运用叠词“漾漾”形容寒潮微动波荡,“苍苍”描摹渺茫的远岸和江树,声韵和谐哀婉,声调舒缓孱弱,生动形象地表现作者因战乱、贬谪、所带来的沉郁、凄恻情感。叠字的运用不仅给读者增添了“玩味”的时间,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使得其诗风渐趋“细弱”,呈现出一种有别于盛唐的风格。陆时雍《诗镜总论》曾指出:“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尾联“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懒息机”,诗人运用白鸥的意象和渔父的典故,隐逸意象双层叠加,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回乡归隐的渴望,接着作者用“欃枪”指代安史之乱,表明自己虽心系故园,但因战乱未平,无法归隐的心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下一篇:唐·孟浩然《登龙兴寺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