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bái
ché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jiāng
chéng
hán
biàn
tài
shàng
huí
xīn
tiān
jīn
zhāo
shān
guī
wàn
chūn
yīng
xióng
shì
shuāi
mài
jiǔ
fēng
chén
zuì
xiāng
xiāng
féng
guó
rén
bīng
yóu
yōng
shǔ
liǎn
qiáng
shū
qín
shì
fán
xíng
shèng
shēn
cán
wèi
sǔn
shén
bái
kōng
miào
yún
wǎng
lái
jiāng
shān
chéng
wǎn
zhuǎn
dòng
péi
huí
yǒng
lüè
jīn
zài
dāng
nián
zhuàng
zāi
hòu
rén
jiāng
jiǔ
ròu
diàn
殿
chén
āi
niǎo
míng
huán
guò
lín
huā
luò
yòu
kāi
duō
cán
bìng
qīng
tái

译文

江城中的人事变化多端,每登上一次白帝城就有新的感触。老天爷似乎今天就想要下雨,山峦永远沉浸在一片万古不变的春色之中。昔日的英雄们留下了不朽的功业,而我却衰老疲惫,长久地在尘世中奔波沉沦。我这个在他乡借酒消愁的旅人,有幸在这里遇到了故乡的人。如今战乱的兵戈依然盘踞在蜀地,沉重的赋税却还像当年强征给秦国那样被搜刮。并非是我厌烦这山川形胜之地,实在是深深惭愧,担心自己身体虚弱,不堪劳顿而损伤精神。白帝庙空荡荡的,只有那祠庙依旧,天上孤独的云朵自在地飘来飘去。江山环绕,城池曲折蜿蜒,我这个客居之人在庙宇的栋宇间徘徊不已。当年英雄们的勇敢谋略如今在哪里呢,想当年他们也是何等的豪壮啊。后人们带着酒肉前来祭祀,然而空荡荡的大殿里每天都布满了尘埃。山谷中的鸟儿鸣叫着飞过,树林里的花朵落下又重新开放。我深感惭愧,因病身体乏力,骑着马走在满是青苔的路上。

逐句剖析

"江城含变态":江城中的人事变化多端,

# 变态:犹美态。

"一上一回新":每登上一次白帝城就有新的感触。

"天欲今朝雨":老天爷似乎今天就想要下雨,

"山归万古春":山峦永远沉浸在一片万古不变的春色之中。

"英雄余事业":昔日的英雄们留下了不朽的功业,

"衰迈久风尘":而我却衰老疲惫,长久地在尘世中奔波沉沦。

"取醉他乡客":我这个在他乡借酒消愁的旅人,

"相逢故国人":有幸在这里遇到了故乡的人。

"兵戈犹拥蜀":如今战乱的兵戈依然盘踞在蜀地,

# 兵戈犹拥蜀:指崔旰之乱。

"赋敛强输秦":沉重的赋税却还像当年强征给秦国那样被搜刮。

# 输秦:运往关中。,强:一作尚。

"不是烦形胜":并非是我厌烦这山川形胜之地,

"深惭畏损神":实在是深深惭愧,担心自己身体虚弱,不堪劳顿而损伤精神。

# 惭:一作愁。

"白帝空祠庙":白帝庙空荡荡的,只有那祠庙依旧,

"孤云自往来":天上孤独的云朵自在地飘来飘去。

"江山城宛转":江山环绕,城池曲折蜿蜒,

"栋宇客裴回":我这个客居之人在庙宇的栋宇间徘徊不已。

"勇略今何在":当年英雄们的勇敢谋略如今在哪里呢,

"当年亦壮哉":想当年他们也是何等的豪壮啊。

"后人将酒肉":后人们带着酒肉前来祭祀,

"虚殿日尘埃":然而空荡荡的大殿里每天都布满了尘埃。

"谷鸟鸣还过":山谷中的鸟儿鸣叫着飞过,

"林花落又开":树林里的花朵落下又重新开放。

"多惭病无力":我深感惭愧,因病身体乏力,

"骑马入青苔":骑着马走在满是青苔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白帝城二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两首五言律诗。诗中,杜甫以“以小见大”的精妙叙事视角,凭借对白帝城及其周边景象细腻入微的刻画,巧妙构筑起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宏大格局。诗作既饱含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追忆,又精准映射当下社会现实,深刻洞悉个体命运与家国兴衰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堪称唐代律诗的经典范本,更为后人探究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变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素材。杜甫于白帝城登高望远,借景抒情,描绘城景之际,悠悠回溯前尘往事,又深深流露出因年老体衰,无力再为国家效力的悲叹与无奈。这份真挚深沉的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强烈地触动着读者的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白帝空祠庙”:暗含公孙述、刘备托孤等历史典故,以白帝城的象征意义勾连古今,赋予景物以史诗感。借景抒情:借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首句“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通过江城的变化暗示诗人心境变化,奠定世事无常的情感基调。“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描绘祠庙的空荡和孤云的自在,暗示历史沧桑变迁,流露出孤独、落寞之感。“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借自然生命的延续,衬托人事兴衰无常,表达诗人对人世变幻的无奈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2. 分段赏析

《上白帝城二首(其一)》“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开篇即点明诗人多次登上白帝城,每次都能感受到江城有着不同的变化。“变态”一词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怪异,而是强调世事、景象的千变万化。这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感慨世事无常的基调,也暗示诗人在不同时期登上白帝城有着不同心境。“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诗人描绘眼前自然景象,天气似乎预示着今日有雨,而山峦却一直保持着万古不变的春色。“天欲”赋予自然以一种即将变化的动态感,与“万古春”所代表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变化与永恒的主题,也可能暗示着人世间的变幻无常与自然规律的恒定。“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由自然过渡到人事,诗人想到历史上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功业的英雄们,他们虽已逝去,但留下了不朽的事业。而反观自身,年老体衰,长久地在尘世中漂泊,一事无成。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英雄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此时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借酒消愁。意外地遇到故乡人,这一情节在情感上有一定的转折。他乡遇故知本应是喜悦之事,但结合诗人的整体心境,这种相逢更多的是在漂泊中获得一丝慰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现状的更深感慨。“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诗人将笔触伸向社会现实,指出当时蜀地仍然战乱不断,“兵戈犹拥”描绘了战争的持续与残酷。百姓不仅遭受战争之苦,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如同当年秦国对百姓的强征暴敛。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诗人解释自己并非厌烦白帝城的山川形胜,而是因为身体衰弱,不堪承受内心的忧愁与感慨,担心损伤精神。这里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即使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也无法排遣心中的忧虑,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复杂而沉重的心情。《上白帝城二首(其二)》“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描绘了白帝庙中空空荡荡,只有孤云独自来来去去的景象。“空”字写出了祠庙的冷落、荒凉,“孤云”则烘托出一种孤寂、渺茫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江山城宛转,栋宇客裴回。”诗人放眼望去,江山环绕,城池曲折,而自己在庙宇的栋宇间徘徊。江山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迷茫形成对比,“裴回”(同“徘徊”)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历史、对自身命运的思索,不知何去何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诗人再次缅怀历史上那些有着勇略的英雄,当年他们何等雄壮,然而如今他们的勇略又在哪里呢?这是对历史的追问,也是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感叹。通过这种今昔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历史沧桑感。“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后人带着酒肉来祭祀英雄,可空荡荡的大殿却每天布满尘埃。一方面说明后人对英雄的纪念,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庙宇的冷清和无人打理,暗示了人们对历史的遗忘。曾经的英雄伟业在现实中只剩下一座破败的庙宇,无人真正关心和铭记,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落寞。“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山谷中的鸟儿鸣叫着飞过,树林里的花开花落,自然的生命在继续,不受人事变迁的影响。这与历史的兴衰、英雄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再次凸显,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世变幻的无奈。“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因病身体无力,只能骑着马走进长满青苔的地方。“青苔”暗示了这里的荒凉与少有人至,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孤独与落寞。这一结尾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相呼应,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伤感推向了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酬韦韶州见寄》

下一篇: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