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shǐ
使
jūn
fèng
jiàn
wèi
zhōng
chéng
cháng
shuǐ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jié
shǐ
使
héng
xíng
西
chū
shī
míng
gōng
guàn
jiǎ
lín
ér
tái
shàng
shuāng
fēng
líng
cǎo
jūn
zhōng
shā
bàng
jīng
zhī
hàn
jiàng
xuān
wēi
zhèng
shì
chén
miè
shí
wèi
bào
shǐ
使
jūn
duō
fàn
gèng
jiāng
xián
guǎn
zuì
dōng

译文

节度使率领大军即将出师西征,将士们装备精良俱是羽林健儿。塞外朔风凛冽寒霜铺地草木衰,军队同仇敌忾杀敌豪气绕旌旗。可以料知唐朝大将宣示天威日,就是西域侵犯疆土胡人灭绝时。为报使君恩情大家畅饮菊花酒,更在乐声中醉倒在地傍着东篱。

逐句剖析

"节使横行西出师":节度使率领大军即将出师西征,

# 西出师:率军西征。西:一作“东”。,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节使:节度使的省称。应为安西节度使封常清。

"鸣弓擐甲羽林儿":将士们装备精良俱是羽林健儿。

# 羽林:汉代禁卫军。,擐:穿,贯。,鸣弓:即“鸣镝”,响箭。

"台上霜风凌草木":塞外朔风凛冽寒霜铺地草木衰,

"军中杀气傍旌旗":军队同仇敌忾杀敌豪气绕旌旗。

# 旌旗:旗帜。

"预知汉将宣威日":可以料知唐朝大将宣示天威日,

# 汉将:唐朝大将。,预:一作“须”。

"正是胡尘欲灭时":就是西域侵犯疆土胡人灭绝时。

# 胡尘: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

"为报使君多泛菊":为报使君恩情大家畅饮菊花酒,

# 泛菊:宴饮菊花酒。

"更将弦管醉东篱":更在乐声中醉倒在地傍着东篱。

# 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歌吹弹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是唐朝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前两联刻画军队出师的雄壮气势,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后两联表达对卫中丞出征获胜的预见,相信他定能灭胡尘、宣汉威。结尾写宴饮之乐,以饮酒赏菊、弦管相伴展现饯行氛围。此诗通过描写出征场景、表达对胜利的信心以及饯行宴饮的欢乐,展现了对卫中丞出征的祝福,营造出豪迈而欢乐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饯别诗,同时具有边塞诗的特点。诗描绘了重阳节使君为卫中丞饯行的场景,营造出豪迈又欢乐的氛围,表达了对卫中丞出征的祝愿与期待,也展现了诗人对边塞战事的关注与乐观态度。

2. 写作手法

想象:“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诗人发挥想象,预见卫中丞出征必定大获全胜,消灭胡尘,展现出对其军事才能的信任与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直接点明节使率领羽林儿向西出征,“横行”一词展现出军队的威武霸气,“鸣弓擐甲”描绘出士兵们全副武装、斗志昂扬的形象,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颔联:“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描绘台上霜风凛冽,吹得草木凋零,营造出一种寒冷、肃杀的氛围,以此烘托出军队出征时的强大气势,旌旗周围仿佛都弥漫着腾腾杀气,进一步渲染了出征的紧张气氛。颈联:“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诗人笔锋一转,发挥想象,预见卫中丞作为汉将必将大显神威,届时胡尘必将被消灭,表达了对卫中丞军事才能的高度赞扬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心,体现出诗人豪迈的情怀。尾联:“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回到饯行宴会场景,说要告诉使君多饮菊花酒,大家在东篱下伴着弦管之声尽情沉醉。借宴饮的欢乐场景,一方面展现出饯行时的热闹氛围,另一方面也借此表达对友人出征的美好祝愿,在欢乐中蕴含着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

下一篇:唐·喻坦之《晚泊盱眙》

猜你喜欢